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华晨宇模仿刘欢?他翻唱的这首苦行僧,到底藏着多少对前辈的敬畏?

提起华晨宇,现在的观众或许更熟悉他“火星弟弟”的标签,或是歌手舞台上飙到高音区时撕裂麦克风的海豚音。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位以“原创鬼才”出道的新生代歌手,私下里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刘欢老师是我心里华语乐坛的‘神’。”2019年,他一档音乐综艺舞台上,一首翻唱的苦行僧,不仅让观众直起鸡皮疙瘩,更被刘欢本人在后台私下评价:“这小子,把我的心唱动了。”

不是“模仿”,是一场跨越20年的音乐“隔空对话”

要问华晨宇模仿刘欢什么歌曲,答案藏在2019年天赐的声音的舞台灯光里。那一次,他选了刘欢1997年专辑记住刘欢里的经典作品苦行僧。原版苦行僧带着浓浓的西域风情,刘欢老师用标志性的醇厚嗓音,把“我寻见 crowds 每天都在相遇 crowds”唱得像老僧打坐,沉稳里藏着岁月的故事,每一个字都像裹着一层薄纱,透着看透世事的通透。

华晨宇模仿刘欢什么歌曲

而华晨宇的版本,从编曲到演绎,几乎成了“两首歌”。他穿着黑色长袍坐在钢琴前,指尖划过琴键的瞬间,台下观众就屏住了呼吸——前奏一起还是熟悉的旋律,可当他开口,刘欢的“老僧”突然变成了“少年”:声音里少了岁月的沉淀,却多了股撕开迷雾的倔强,副歌部分真假音转换像在悬崖边行走,高音区飙到极致时,甚至能听出他嗓子里的“颗粒感”,像极了少年不服输的呐喊。

有人说他“魔改经典”,可华晨宇在采访里却说:“我没想模仿刘欢老师,我只是想把22岁的我,对这首歌的理解唱出来。”他记得第一次听苦行僧是在15岁,那时候耳机里循环播放的是刘欢的低沉磁性,他甚至跟着哼哼了三个月,也没学会原版里“尘世繁复,纷乱迷途”的叙事感。直到2019年再次拿起这首歌,他突然懂了:“刘欢老师唱的是‘看破’,我想唱的是‘不想破’——年轻人哪有那么容易释怀?苦,是常态,但也正因为苦,才更要往前冲。”

刘欢的评价,藏着前辈对后辈的“最高认可”

表演结束后,后台一片寂静,连一向毒舌的乐评人都忍不住说:“这孩子,把‘叛逆’两个字,唱进了经典里。”而更让华晨宇意外的是,刘欢本人亲自走到了后台,拍着他的肩膀说了一段话让他记到现在:“小华啊,你这版苦行僧,让我想起我年轻的时候。当年我唱少年壮志不言愁,也有人说我‘太冲’,但音乐不就是该这样吗?前辈的歌是路标,不是让你复制的,是让你走出自己的路。”

这段话后来成了华晨宇手机屏保。他不止一次在采访里提到:“刘欢老师的那句话,比我拿任何奖项都开心。”在他心里,模仿从来不是目的,就像他对粉丝说的:“我喜欢刘欢老师,不是因为他唱得多高,是他敢在60岁去尝试电子音乐,敢在舞台上说‘我不懂流量’,这种对音乐的‘较真’,才是我该学的。”

从“模仿”到“超越”,这才是音乐的传承

这些年,华晨宇翻唱过不少前辈的歌:张学友的吻别,他改成了摇滚版;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他用古筝伴奏加戏腔。有人说他“不尊重原作”,可他却说:“经典的意义,就是让一代代人重新诠释。”就像苦行僧,刘欢老师的版本是“碑”,他做的只是“拓片”——拓完之后,用自己的笔墨再描一遍。

现在的华晨宇,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只会跟在前辈身后模仿的少年。他原创的好想爱这个世界啊成了抑郁症患者的“治愈神曲”,齐天用摇滚重新定义了“中国风”,就连导师李宇春都夸他:“他不是在唱歌,是在用音乐讲故事。”

但每当有人问他“谁是你的偶像”,他还是会脱口而出:“刘欢老师。”因为在音乐的路上,真正的“模仿”,从来不是复制声音,而是传承那份对音乐的敬畏与热爱。就像苦行僧里唱的“我寻见 人群中 人群中你”,华晨宇在刘欢的音乐里,找到了自己的“人群”;而我们,在他的歌声里,也看到了华语乐坛未来的样子——不是谁代替谁,而是一代代人,把音乐的火种,越烧越旺。

所以,华晨宇模仿刘欢什么歌曲?他模仿的从来不是一首歌的旋律,而是一个音乐人,该有的样子。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