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千万次的问火了30年,刘欢到底和谁唱过?那些合作背后的故事你听过吗?

提起刘欢,很多人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还是千万次的问里那声“千万里,我追寻着你”。这首歌伴随着北京人在纽约走进无数人的青春,30年来被传唱了无数遍,但很少有人认真想过:刘欢,这位“中国乐坛常青树”,到底和谁“唱过歌”?

千万次的问刘欢和谁唱过

要说“唱过”,这名单可太长了——从春晚舞台到公益演出,从乐坛前辈到新生代歌手,刘欢的合作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史。但今天咱们不列流水账,聊聊那些藏在歌单背后的“不得不提”的合作,有些你可能听过,但背后的事,你可能真不知道。

一、从“老师”到“搭档”:和韦唯、那英,是舞台也是“战友”

千万次的问刘欢和谁唱过

要说刘欢在舞台上最“对味”的搭档,很多人会先想到韦唯和那英。这三位,堪称90年代华语乐坛的“铁三角”,唱起歌来一个比一个“能扛”。

1990年春晚,刘欢和韦唯合唱星光灿烂,那时候两人都还年轻,刘欢的声音浑厚如酒,韦唯的嗓音清亮如泉,站在一起却奇和谐。后来有人问当时排练的细节,韦唯在采访里说:“刘欢老师是个特别‘较真’的人,一个音符高低都要反复琢磨,但正是这种较真,让那首歌晚上春晚后,第二天全国都在哼。”

几年后,刘欢和那英的合作更成了“经典”。1998年春晚,两人合唱相约一九九八,刘欢的低音沉稳如山,那英的高音清亮似风,最后那句“相约久违的朋友”唱得多少人热泪盈眶。其实这首歌录了整整三天,刘欢为了让那英的声音更突出,主动把自己的声线压低,后来那英说:“欢哥总说‘你是女声,得突出’,可我心里清楚,没有他的托着,这首歌根本撑不住那股大气。”

这两位“搭档”,和他不是简单的唱歌搭子,是舞台上彼此成全的“战友”——你懂我的音域,我知你的气口,哪怕隔着麦克风,都能从对方的呼吸里听出“接下来该你了”的默契。

二、从“幕后”到“台前”:和莎拉·布莱曼,是“中西碰撞”也是“音乐外交”

如果说和韦唯、那英的合作是“自家兄弟”的默契,那和莎拉·布莱曼的和时间赛跑,就是一次让世界惊艳的“中西对话”。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这首由刘欢和莎拉·布莱曼合唱的主题歌火遍全球。很多人不知道,为了这首歌,刘欢学了整整两周的英文发音——他从不用配音,所有英文歌词都是自己一个音一个音磨出来的。后来莎拉·布莱曼在采访里提到:“刘欢的声音里有种‘东方的厚重’,像长城的砖,一块一块垒起来,特别有力量。我们隔着语言,但音乐让我们能‘听懂’彼此。”

那次合作,对刘欢来说,不只是“唱一首歌”,更是把中国音乐人的“较真”和“包容”带到了世界舞台上。他后来说:“音乐没有国界,但音乐里有‘故事’。我唱的不是英文,是中国人对世界的问候;她唱的不是中文,是世界对中国的期待。”

三、从“经典”到“传承”:和张靓颖、周深,是“接力”也是“放心”

时间到了21世纪,刘欢的合作名单里多了不少年轻面孔——张靓颖、周深、单依纯……这些新生代歌手,说起和刘欢的合作,眼神里都带着“小迷弟小迷妹”的崇拜。

2018年,歌手舞台上,刘欢和张靓颖合唱宝贝,当刘欢的声音张口而出时,张靓颖的眼圈一下子就红了。“我14岁听他的弯弯的月亮,24岁和他一起唱歌,像做梦一样。”后来张靓颖说,刘欢教她唱歌时从不指点“该怎么唱”,只会说“这首歌想讲什么,你把自己当成‘讲故事的人’就行。”

和周深的合作更是“神仙打架”。2021年,刘欢邀请周深合唱生活总该迎着光亮,录制时刘欢突然停下来说:“小周,你这个真假音转换太自然了,像山涧的流水,跟着我的‘山’流就行。”周深后来在直播里提到这件事,声音都带着激动:“欢哥是说‘我不用迁就你,你跟着我就行’——这种被信任的感觉,比任何夸奖都暖。”

这些年轻歌手,像一棵棵小树苗,而刘欢,是那个默默站在旁边,为他们“搭支架”的人。“他们有自己的路,我能做的,是让他们知道‘往前走,我在这儿’。”刘欢这么说,也这么做。

四、从“舞台”到“日常”:和家人和“素人”,是“最暖的合作”

其实刘欢最特别的一次“合作”,是和家人——妻子卢璐和女儿刘英子。他很少在外界提家人,但只要提到,声音里就会不自觉地软下来。

有一次家庭聚会,刘欢抱着吉他,女儿刘英子弹钢琴,一家三口合唱友谊地久天长。卢璐后来把视频发到网上,配文说:“他从不教女儿唱歌,就问‘你想唱什么,爸爸陪你’。”

还有一次公益演出,刘欢和一个12岁的农村男孩合唱少年中国说。男孩紧张到话筒都拿不稳,刘欢蹲下来,拍着他的肩膀说:“别怕,你唱一句,我跟着你唱一句——你看,我是你的‘伴唱’。”那天,男孩的声音从发抖到放开,刘欢就在旁边,用眼神告诉他:“你是最棒的。”

最后一个问题:刘欢的“千万次问”,到底在问什么?

其实这首歌的“问”,从北京人在纽约里的“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变成了今天的“我和谁唱过”——但无论怎么问,刘欢的答案里,永远有“音乐”、有“伙伴”、有“热爱”。

他不是高高在上的“乐坛教父”,是愿意和韦唯较真一个音符的“老搭档”,是给周深说“你跟着我”的“前辈”,是蹲下来给男孩当伴唱的“歌者”。

所以下次再听到千万次的问,不妨想想:刘欢的“千万次问”,其实是在问“我们”——你听懂了我的歌,也听懂了那些藏在歌里的故事,对吗?

毕竟,最好的合作,从来不是“谁和谁唱过”,而是“我们一起唱过,就永远记得”。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