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卢鑫玉浩聊刘欢的嗓子,为何说“老天爷赏饭吃的歌手,从来都敢飙真声”?

您说这事儿怪不怪?前两天刷到一个旧访谈,卢鑫和玉浩聊到刘欢,玉浩突然一拍大腿:“我敢说,刘欢老师现在唱弯弯的月亮,一嗓子出来,现场九成九的年轻歌手都得懵圈。”卢鑫在旁边点头接茬:“可不是嘛,人家那嗓子,哪是练出来的?分明是老天爷塞饭盒时,多给了两斤‘金嗓子’肉。”这话听着像调侃,细琢磨却透着股行业里的真心话——如今的乐坛,唱功好的不少,但像刘欢这样,能把“老天爷赏饭吃”和“自己死磕”拧成一股绳的,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

卢鑫玉浩说刘欢

先别急着反驳“老天爷赏饭吃”这事儿。您想想,刘欢的嗓子到底“金”在哪儿?不是说他音域有多宽——虽然他下低音能到E2,高音飚到C5轻松写意——而是他那张嘴,像台精密仪器,高低音切换不带“咔顿”的,真假声过渡像流水,浑然天成。早年间千万次的问,前几句低沉得像胡同口的老酒馆,唱到“叫我如何不想她”,声线“噌”地拔上去,不带喘气的,那股子穿透力,能把玻璃震嗡嗡响。后来好汉歌,又是另一路本事:粗犷里带着洒脱,高音不尖不刺,低音不虚不飘,听他唱“大河向东流”,您觉着这不是唱歌,是梁山好汉拍着您的肩膀喊兄弟,江湖气顺着声带往耳朵里钻。这嗓子,是老天爷给的“硬件”,没得说。

但您要是以为刘欢就靠这副好嗓子“躺平”,那可就小瞧这“老江湖”了。卢鑫在访谈里提到过一件事:有回录节目,后台有年轻歌手问刘欢,唱高音总破音怎么办。刘欢没拽术语,就指着自个儿嗓子说:“你得让它‘听话’,得天天喂它‘粮食’——什么粮食?气息,共鸣,还有对歌的敬畏。”这话可不是空话。您翻翻刘欢的履历,从85年拿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通俗组季军开始,到后来给北京人在纽约配千万次的问,给水浒传唱好汉歌,哪首歌不是泡在录音棚里“磨”出来的?有次采访他说,录从头再来时,为了找“那种跌倒再爬起来的劲儿”,前前后后录了十几遍,嗓子哑了喝点胖大海接着来。这哪是“老天爷赏饭”就能解释的?分明是“硬件”顶配,还得配“软件”——死磕的劲儿,缺一不可。

卢鑫玉浩说刘欢

说到这儿,就得聊聊卢鑫玉浩为啥对这些门道这么门儿清。您琢磨啊,相声演员最讲究啥?是“说学逗唱”里的“学”和“唱”——学人说话,得像;唱段子,得有味儿。玉浩自己嗓子不孬,早年也跟乐队跑场子,知道“好嗓子”是怎么来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光靠“老天爷赏饭”,早被观众嘘下来了。所以他们看刘欢,看的不是“红不红”,是“真本事”。卢鑫就说过:“现在多少歌手开麦就露怯,为啥?光想着怎么耍帅,怎么搞修音技术,忘了唱歌的根本是‘拿人声当乐器’。刘欢老师厉害就厉害在这里,他嗓子就是乐器,想让它奏啥曲儿,它就奏啥曲儿,还得奏出魂儿。”

这话可不是瞎捧。您看看现在的乐坛,流量歌手、数字专辑、AI修音技术,是越来越热闹了。但真要找个“敢在十万人的体育场开麦,不用监听耳机,不用垫伴奏,就凭一嗓子能把全场镇住”的歌手,还真不好找。为什么?不是大家不想,是做不到。刘欢的“敢”,靠的从来不是胆子大,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真功夫”:每天雷打不动的练声,从“咪咪咪”“嘛嘛嘛”练到老年,就为了保住声带的弹性;琢磨歌词琢磨到半夜,每个字是平是仄,是重是轻,都得跟情绪拧成一股绳;甚至对舞台的敬畏,50多岁开演唱会,照样提前俩小时到后台候场,检查音响、话筒,生怕出一点岔子。这种“较真儿”,现在还有多少歌手能坚持?

所以啊,卢鑫玉浩聊刘欢,聊的不是“过气歌手”的八卦,是行业里快被忘掉的“老规矩”:“真声、真情、真本事”。老天爷赏饭吃是福气,但要端稳这碗饭,还得靠自个儿下死力气去磨。您说,现在要是再出一个刘欢这样的嗓子,行业里有人愿意像他那样“熬”吗?还是说,大家更愿意靠流量、靠修音、靠“人设”走红?这问题,值得每个琢磨唱歌的人琢磨琢磨。

最后留个话头儿:您记忆里,刘欢唱的哪首歌,让您觉得“这嗓子绝了”?是弯弯的月亮的温柔,还是好汉歌的豪迈?评论区聊聊,咱们一块儿回味下,什么叫“真正的唱歌”。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