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你听过好汉歌里“大河向东流啊”,可你见过唱醉华容山水的那位“刘欢”吗?

在湖南华容,提起“刘欢”,大家摇头的不是那个唱歌的国宝大叔,而是个扎着高马尾、笑起来眼角弯成月牙的姑娘——有人说她“比油菜花还耀眼”,有人说她“让华容的垛口都会唱歌”。可这个名字怎么就从洞庭湖畔的小城,唱进了全国网友的心里?咱们慢慢聊。

你以为的“华容美女”,是哪种美?

第一次见刘欢的人,总忍不住问:“你是华容人?”可不是吗,她脚下踩的是长江冲积的平原,头发沾的是洞庭湖的水汽,说话带着点软糯的湘北腔。可要单说五官,她不是那种第一眼就“惊艳”的类型,偏偏走在华容的青石板路上,连墙角的三角梅都像要往她身上凑——后来才明白,她的美是“长”在骨子里的:是帮阿婆挑菜时从篮子里露出来的油菜花,是站在城陵矶码头唱洞庭鱼米乡时被风吹起的衣角,更是给游客讲“华容道”故事时,眼里跳着的那股子骄傲。

华容美女刘欢

“咱们华容的美,藏在‘洞庭天下水’的浩瀚里,藏在‘巴陵盛状’的典故里,可很多人只知道三国演义,不知道如今的华容早成了‘鱼米乡’。”刘欢说这话时,正蹲在田埂上给孩子们拍视频,身后是金灿灿的油菜花海,她举着手机喊:“小朋友们,跟刘欢姐姐说——这是我们的家乡!”孩子们的声音像炸开的爆米花,连路过的白鹭都扑棱着翅膀凑热闹。

她怎么就成了“华容文旅的活招牌”?

三年前,刘欢还是个在深圳做白领的姑娘,每天挤着地铁改PPT,梦里总想起华容的糯米藕和腊味香。有次回家,看到游客站在“华容道”的石碑前发呆,没人知道这块石头背后“关羽义释曹操”的忠义,也没人知道旁边的田埂上,每年春天会开成什么样。“我站在那里,突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这么好的家乡,怎么能让它只活在老一辈的嘴里?”

她把工作辞了,揣着积攒的钱买了台相机,开始拍华容的“烟火气”:凌晨三点去菜场拍阿婆卖菜,雾气把她的眼镜片糊得一塌糊涂;蹲在码头拍渔船归航,溅起的浪花打湿了她的裤脚;爬上三角山的古寺,拍夕阳染红“长江万里图”的石壁……这些视频里,她不化妆,头发随意扎着,声音带着点喘,可说着说着,总会蹦出一句:“你们看,这菜场的辣椒多红,比我画的眼线还好看!”

慢慢的,视频火了。有人留言:“刘欢,你才是华容最好的‘导游’!”她干脆开了个直播,带大家逛“章华寺”的千年银杏,尝“操军鱼”的鲜嫩,讲“华容道”上“草船借箭”其实是发生在华容的传说——没错,很多游客以为的“三国梗”,其实都藏在这片土地的骨头缝里。现在,连华容本地的年轻人都说:“以前觉得咱这地方没啥好逛的,跟着刘欢姐直播,才知道家门口处处是宝。”

“刘欢”这个名字,是巧合还是心意?

总有人问她:“你为什么也叫刘欢?不担心和唱歌的刘欢搞混吗?”她哈哈笑:“搞混才好呢!我多希望全国人民一听到‘刘欢’,就想起华容的油菜花、洞庭湖,想起咱们华容人骨子里的实在和热情。”

她说得没错。去年国庆,她直播带“华容团莲”,五分钟卖了十万斤,藕农老伯握着她的手直哆嗦:“丫头,我这藕烂在地里也没人要,你这一直播,全卖出去了!”还有次帮一个残障大叔卖手工编织,她带着学生跑到田埂上编草绳,拍视频时草屑粘了满脸,可大叔家里的电费钱凑齐了——这些事儿,她没说过“伟大”,只是笑着说:“能帮到人,心里比什么都甜。”

现在的刘欢,还是那个穿T恤牛仔裤的姑娘,只是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她带着团队做“华容文化研学”,带着孩子们读岳阳楼记,在洞庭湖边种下“青年林”;她帮老乡开农家乐,教他们拍短视频,让“华容味道”飘得更远。有次采访她,问她累不累,她指着窗外的长江说:“你看这江水,流了千年还往前奔,我这点累算什么?我只是想让更多人知道,华容,值得被看见,被记住。”

所以啊,下次再有人说“华容美女刘欢”,你别急着问“哪个刘欢”。你只需要知道,在洞庭湖畔,有个姑娘正用她的声音、她的热爱,把“华容”这两个字,唱得比好汉歌还响亮——这,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华容英雄传”。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