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南充‘刘欢欢’是谁?从素人到全网热议,她的故事藏着多少普通人的影子?”

去年冬天,南充的街头巷尾常能听到一个名字——“刘欢欢”。不是流量明星,也不是网红大咖,一个从四川南充小城走出来的普通女孩,却因为一段意外的视频,让全网记住了这个带着点执拗、又特立独行的年轻人。有人说她“傻”,放着安稳日子不过非要去闯;也有人夸她“牛”,在一片质疑里硬是活出了自己的样子。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南充刘欢欢”,凭什么能让大家从陌生到熟悉,从质疑到心疼?

南充刘欢欢

“她不就是那个‘折腾’的姑娘吗?”——南充人眼里的“老熟人”

在刘欢欢老家南充高坪区的菜市场,老摊贩们说起她都笑得合不拢嘴:“欢欢啊?就是那个小时候爱跟着妈妈来摆摊,非要帮着数钱的娃娃嘛!”在街坊邻居眼里,她从小就“不安分”——同龄女孩玩过家家时,她蹲在巷口看卖花大爷插花,能看一下午;上初中后,迷上了摄影,把攒的零花钱全换了二手相机,周末背着相机满街跑,拍的老楼、码头、卖糖画的艺人,如今成了不少南充人眼里“有味道的回忆”。

南充刘欢欢

“那时候她就总说‘南充多美啊,想让外面的人看到’。”高中班主任王老师记得,刘欢欢的成绩不算顶尖,但作文里总带着股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写嘉陵江的晨雾,写白塔的落日,写“这儿的茶馆,能坐一下午听不完的故事”。高考时她没选热门的金融管理,而是报了成都一所大学的摄影专业,家里人都劝“搞摄影能养活自己吗?”她只有一句:“我想试试。”

“凭什么你觉得不行?”——全网炸锅的“犟姑娘”

真正让刘欢欢被大家记住的,是去年的一条短视频。视频里,她蹲在南充老北街的拆迁废墟前,红着眼眶说:“这栋楼里有我20年的记忆,门牌号、墙角的裂缝、楼口那家卖醪糟的阿姨……我不想它就这么没了。”

当时老北街改造正推进,年轻人大多支持“现代化”,觉得老房子“破旧影响形象”,像刘欢欢这样执着于“留住记忆”的声音,并不被主流看好。视频发出去后,评论区吵翻了:“都什么年代了还守着老房子?”“为了拍博眼球真是不惜一切代价?”“她能改变什么?”

面对质疑,刘欢欢没辩解,只是默默带着相机天天泡在老北街。她拍下独居老人坐在门口晒太阳的样子,拍下拆迁队搬走家具时邻居的对话,拍下墙上还没完全褪去的90年代标语。一个月后,她在成都办了个小影展,名字叫留住南充的温度,照片里没有宏大的建筑,只有普通人的生活痕迹。有个专程从南充赶来的大爷在看展览时哭了:“这些日子,我们都没好好告别。”

这件事让她意外走红,但面对采访,她反而平静:“我没想当什么‘网红’,就是觉得有些东西再不记下来,就真的没了。就像嘉陵江的水,每天流着,你总觉得它在,可哪天它变样了呢?”

“她做的不只是记录,是给南充人留个‘念想’” ——从“女孩”到“符号”的转变

现在的刘欢欢,成了南充文旅部门的“编外顾问”,她带着团队走遍了南充12个区县,拍下了上百小时的素材:阆中的清晨,老茶馆里的一碗盖碗茶;仪陇的田间,老农手把手教年轻人插秧;营山的古镇,捏糖人的手艺从爷爷传到孙子……

有人说她“越做越大早忘了初心”,她却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写:“有人问我,记录这些有什么用?能让老北街不拆吗?能让老手艺复活吗?我不知道。但有个在南打工的年轻人给我留言:看到你拍的照片,我想家了。这就够了。”

是啊,在这个人人追逐“流量”和“热点”的时代,刘欢欢像个“逆行者”——她不追风口,不博眼球,只是固执地做着一件“笨事”:记录南充的过去和现在,留住那些快要被遗忘的“烟火气”。

从南充街头爱摄影的倔强女孩,到全网热议的“文化记录者”,刘欢欢的故事,其实藏着很多普通人的影子:我们都曾被人说“不行”,都曾在追梦路上犹豫过,但总有一些人,凭着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在自己的赛道上慢慢跑。就像她镜头下的嘉陵江,看似平静,却藏着奔向远方的力量。

下次如果你去南充,不妨去老北街走一走,说不定还能碰到那个背着相机的姑娘——她正蹲在某个角落,悄悄记录着这座城市的温度。毕竟,这才是最动人的南充故事啊,对吧?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