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华晨宇刘欢唱的歌,一个像烈酒一个像清茶,为何偏偏都让人一听就入魂?

说起华语乐坛里能把歌唱进人心里的歌手,刘欢和华晨宇这两个名字,总会在不同听众的脑子里冒出来。一个是在乐坛摸爬滚打四十载的“教父级”人物,嗓音像陈年的酒,醇厚里带着故事;一个是出道就带着“火星人”包围的“鬼才”唱将,声线像跳动的火,炽热里藏着锋芒。两人年龄差了二十岁,风格南辕北辙,甚至连演绎歌曲的方式都像是活在两个平行宇宙——可不知你有没有发现,他们的歌,总有一种奇妙的“穿透力”,能隔着不同的年代和审美,直直戳进你心里。

华晨宇刘欢唱的歌

先看刘欢:他的歌是“时代的注脚”,也是“人生的课本”

提起刘欢,大多数人脑子里会先跳出弯弯的月亮里那几句“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或是好汉歌中“大河向东流”的豪迈。但刘欢的歌,哪止是“好听”那么简单?他的声音里,总藏着一种“定海神针”般的沉稳,像老一辈知识分子把岁月研磨成墨,唱出来的每个字都带着分量。

华晨宇刘欢唱的歌

你听千万次的问,“千万里我追寻着你”,那不是简单的情歌,是改革开放浪潮里,普通人面对未知世界时既迷茫又倔强的追问;再听从头再来,“心若在梦就在”,他没用嘶吼,只是用一种近乎平实的语气把字咬进你骨头里,让下岗潮里的千万听众,在他声音里找到了重新站起来的底气。就连给甄嬛传唱的凤凰于飞,他刻意放慢的节奏,“旧梦依稀,往事迷离”,像在讲一个朝代的兴衰,又像在说一个人的一生——他的歌从来不只是“唱”,而是“讲”,用声音写历史,用旋律刻人心。

有人说刘欢的歌“老干部气”,可细想下来,这种“气”恰恰是难得的“真诚”。在流量当道的年代,他从不刻意迎合潮流,甚至很少上综艺,就守着音乐的本分做创作。他说“音乐是表达情感的工具,不是博眼球的工具”,这份“轴”,让他的歌成了时间的筛子,那些浮躁的、追风的旋律会过时,但他歌里的真诚和思考,却能留得住。

再说华晨宇:他的歌是“内心的镜子”,也是“叛逆的诗”

如果说刘欢的歌是“向外看”,看时代、看众生;那华晨宇的歌,就是“向内探”,探自我、探人性。95后一代,大概没人没被烟火里的尘埃的旋律戳中过,“置身其中,才明白,渺小的是我们”。出道时顶着“周杰伦接班人”的标签,他没走模仿的路,偏要当个“异类”——别人写情歌要甜,他偏写“我宁愿所有都不重来”(好想爱这个世界啊);别人写励志要燃,他偏把“摇滚”和“童谣”揉在一起,唱齐天时的撕裂感,让无数人第一次意识到,原来中文歌还能这么“疯”。

他的独特,不在于高音多飙,技巧多炫,而在于“敢暴露脆弱”。好想爱这个世界啊里,他没有刻意渲染悲伤,只是用近乎耳语的低喃,把“不被理解”“想哭”的心情唱得像在跟你聊天;七重人格里,他用不同的声线切换“面具”,最后那句“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让无数在生活里戴着面具的人,突然找到了“摘下”的勇气。有人说他的歌“太吵”“听不懂”,可音乐哪有那么多“标准答案”?他只是把普通人想说又说不出口的情绪,用旋律“翻译”了出来——就像齐天里唱的“戴上金箍,如何爱你”,与其说是唱孙悟空,不如说是在唱每一个想靠近世界又怕被伤害的我们。

两个“极端”,为何都能让人“单曲循环”?

有人问,刘欢的歌像一壶老白茶,得慢慢品才有味;华晨宇的歌像一杯烈酒,一口下去就能点燃情绪,这俩人咋就不“打架”,反而成了让人“一听就入魂”的存在?

其实仔细想,他们的歌根本不是“对立面”,而是“互补”——刘欢的歌告诉你“世界有多大”,华晨宇的歌告诉你“自己有多重要”;刘欢用旋律记录时代的“厚重”,华晨宇用节奏戳破内心的“薄雾”。就像米饭和馒头,都是主食,只是做法不同,却能填饱不同的饥饿感。

你可能在深夜加班时,会听刘欢的从开始到现在,让那温柔的旋律裹着疲惫;也可能在emo到想哭时,单曲循环华晨宇的与世界错位,让那句“没关系,我陪你坠落”抱住你碎成渣的心。这不是“谁的歌更好”,而是“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和这个世界对话”。

说到底,好音乐从不怕“风格迥异”,怕的是“没有灵魂”。刘欢四十年如一日的“真诚”,华晨宇特立独行的“赤诚”,让他们在各自的赛道上跑成了标杆——一个像老树,根深叶茂,为你遮风挡雨;一个像野火,劈啪作响,给你点燃黑暗的勇气。

下次再听到他们的歌,别急着说“喜欢”或“不喜欢”。不如闭上眼睛听听看:刘欢的声音里,有没有你长辈当年的故事?华晨宇的旋律里,有没有此刻你藏起来的心事?原来好的音乐,从来不分“老派”和“新潮”,只分“走心”和“走耳”。而这俩人,恰恰都是“走心”的高手。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