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刘欢的右手究竟怎么了?那些舞台上的潇洒挥手,为何慢慢变成了“小心翼翼”?

熟悉刘欢的人,总忘不了他早年在舞台上那个意气风发的样子:微微发福的身材配上标志性的圆框眼镜,右手握着话筒时总带着股“挥斥方遒”的劲儿——无论是唱少年壮志不言愁时的激昂,还是弯腰弹钢琴时的优雅,那双手仿佛天生为音乐而生,灵活又充满力量。

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细心的观众发现,刘欢的右手似乎“变了样”。近年的演出和综艺里,他很少再像年轻时那样大幅度地挥动手臂,偶尔抬手时动作也略显僵硬,甚至会用左手下意识地托住右肘。这画面看在眼里,不少老粉丝心里都咯噔一下:“刘欢老师的手,是不是出问题了?”

一、“手的问题”,是从什么时候被说开的?

刘欢的右手怎么了

其实关于刘欢右手的讨论,早就悄悄蔓延开来。2018年他参加歌手时,有眼尖的观众注意到,他在唱弯弯的月亮时,右手握着话筒的手指不太自然,偶尔还会微微颤抖。当时有人说“是不是老年震颤”,但很快被熟悉他的人反驳:“刘欢老师才50多岁,哪有那么严重?”

真正让话题发酵的,是2020年中国好声音的一段后台采访。镜头扫过时,刘欢正用左手揉着右手手腕,旁边的李健还笑着打趣:“这手是咱们的‘劳动模范’,这么多年没歇过吧?”刘摆了摆手,没多说,只是笑了笑。可这短暂的细节,却让“刘欢右手受伤”的猜测传得更广了。

后来有网友翻出他年轻时的视频对比:80年代唱千万次的问,右手在空中画圈,手指张开像要抓住什么;90年代开演唱会,弹钢琴时右手十个手指在琴键上跳跃,灵活得像在跳舞;而到了近年,无论是好声音导师转身,还是春晚合唱,他右手的动作似乎都在“刻意收敛”——很少抬过肩膀,握麦克风时也更偏向用左手支撑。

二、医生的“警告”,和舞台上的“犟脾气”

要问刘欢的右手到底怎么了,其实他自己曾在一次采访中“半遮半掩”地提过。那是在2012年,他做完腰椎手术后接受访问,记者问及身体状况,他突然笑着举起右手:“要说这毛病,还是年轻时‘作’出来的。那时候年轻气盛,演出总喜欢‘加戏’,比如弹完钢琴还要站起来指挥,一首歌能挥半小时,时间长了,手腕、手指都过劳。”

原来,刘欢的手部问题,是“职业病”的积累。加上他天生 tendon(肌腱)比常人厚实,年轻时高强度运动和演出,加上后来发福导致手腕承受压力更大,逐渐形成了“腕管综合征”——简单说就是手腕正中的神经受压,会导致手指麻木、无力,严重时连握东西都费劲。

医生当时就警告他:“必须减少手腕活动,不然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可对刘欢来说,舞台就是他的命,手腕“罢工”了,嗓子还能唱,但少了那双手的“情绪表达”,音乐的感染力似乎也少了一半。所以他学“聪明”了:不弹钢琴了,演出时少大幅度挥手,甚至刻意把话筒往左手递。可即便是这样,观众还是能从他的眼神和歌声里,听出那份“想说却不能完全舒展”的急切。

三、 “手坏了,但歌没坏”:那些藏在动作里的“小心思”

现在的刘欢,很少再弹钢琴了,更多时候是坐在高脚椅上,左手拿话筒,右手搭在膝盖上,偶尔抬手比划一下,又很快放下。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拘谨”的动作里,藏着他对音乐的“另类表达”。

比如在2021年央视元宵晚会上,他和几位老艺术家合唱祖国颂。唱到“长江奔腾,昆仑巍峨”时,他的右手微微抬起,手指蜷缩着像是在“托举”什么,动作不大,却像一把锤子,重重砸在观众心上。后来有乐评人说:“刘欢的歌,从来不是靠‘手舞足蹈’动人,但当他控制不住情绪时,右手总会‘出卖’他——那是他最真实的样子。”

更让人动容的是歌手总决赛那场,他唱从头再来。全程几乎没怎么动右手,但唱到“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时,右手突然用力握紧话筒,指节发白,仿佛要用尽全身力气把这句话“吼”进每个人心里。那一刻,没人再纠结他的右手怎么了,只觉得这个胖胖的中年男人,把歌里所有的“不甘”和“倔强”,都握在了那双“不太听话”的手里。

四、 真正的“传奇”,从来不止于“完美的手”

其实仔细想想,刘欢的右手,早就不只是“一双手”了。它陪他从北京胡同走到国际舞台,从默默无闻的音乐教授,变成被一代人刻在DNA里的“国民歌手”。它弹奏过亚洲雄风的激昂,指挥过好汉歌的豪迈,也托举起凤凰于飞的婉转。

如今它或许“慢了”“僵了”,但刘欢的歌,却因为这份“不完美”,多了几分真切。就像他常说的:“音乐是用来讲心的,不是用来炫技的。”手可以不听使唤,但心不会;动作可以收敛,但情绪藏不住。

所以下次再看到刘欢舞台上“小心翼翼”的右手,我们或许不必太担心。毕竟,对真正的艺术家来说,能打动人心的,从来都不是一双完美的手,而是那颗永远滚烫、永远为音乐跳动的心。

毕竟,刘欢的传奇,从来都不是“靠手写的”,而是“用唱的”。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