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刘欢之子刘欢驰:他究竟是否走父亲的老路,还是在开创自己的天地?

提到刘欢,乐坛几乎没有不熟悉的人。好汉歌里“大河向东流啊”的豪迈,弯弯的月亮里温情的低吟,再到我是歌手里用实力稳坐“导师王”的沉稳——这个40年横跨华语乐坛的男人,早已成了“音乐”二字本身的代名词。

刘欢驰

但除了舞台上的“歌王”,刘欢还有一个更鲜为人知的身份:父亲。他的儿子刘欢驰,自出生起就被披上了“星二代”的外衣,可奇怪的是,尽管父亲的名字响彻天际,他却像一株“隐形”的树,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里。他不走音乐路,不蹭父亲热度,甚至鲜少有人能在镜头前捕捉到他的模样。

“他只是刘欢的儿子”,但刘欢从没想让他当“第二个刘欢”

刘欢驰

很多人好奇:刘欢驰不继承父亲的音乐天赋,那他在做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或许得先看看刘欢怎么当父亲。

刘欢曾在采访里坦言:“我对孩子的教育,最重要是让他成为‘他自己’,而不是‘我的儿子’。”这话听起来简单,做起来有多难,只有当过父母的人懂。他成名早,忙起来几个月不着家,可只要有空,就会陪儿子读绘本、踢足球,甚至蹲下来听他讲学校的“鸡毛蒜皮”。

有一次被问起“会不会教儿子唱歌”,刘欢摆摆手:“唱歌是我的事儿,他喜欢什么,自己选。”后来有媒体拍到刘欢驰陪刘欢逛书店,手里抱着的不是乐谱,而是厚厚的物理教材;有人传他去学钢琴,刘欢笑着辟谣:“他喜欢拆家电,我觉得比学琴更有意思。”

从“学霸”到“理工男”:刘欢驰的“反典型星二代”路

时间往前推十几年,当同龄的星二代开始拍广告、上综艺时,刘欢驰正埋头在题海里。北京四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再到麻省理工的理工科硕士——他的履历,像极了一张“标准学霸路线图”。

熟悉他的同学说:“他身上没一点‘星二代’的架子,特别爱打篮球,输了球还会跟队友开玩笑,就跟普通男生没两样。”有次学校搞科技展,他带着自制的“环保垃圾分类装置”拿了奖,采访时有人好奇“是不是受搞乐器的爸爸影响”,他挠挠头:“我爷爷是工程师,我可能随他吧。”

换句话说,刘欢驰早就找到了自己的“赛道”——它不在舞台上聚光灯下,而在实验室的键盘敲击声里,在图纸的线条交错中。他不需要靠父亲的名字“镀金”,就像父亲当年从北京师范大学英文系跨行唱歌一样,走了自己想走的路。

为什么我们总在追问“星二代该做什么”?

刘欢驰的“低调”,反而让更多人好奇:他是“逃避”娱乐圈,还是“不屑”?

可仔细想想,我们问这个问题时,是不是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就像普通人家的孩子,不会有人逼着“子承父业”;明星的孩子,为什么就该活在预设的剧本里?刘欢驰选择当个“理工男”,不是对父亲事业的否定,而是对“自我”的肯定——他知道自己是谁,想做什么,这比什么都重要。

或许刘欢早就懂:真正的爱,不是让孩子复制你的脚印,而是看他敢不敢走出自己的路。就像他在重头再来里唱的“心若在梦就在”,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儿子:你的梦,不必和我一样。

说到底,刘欢驰到底会不会步父亲后尘?这个问题,或许本来就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这个22岁的年轻人,正用自己的节奏活着——不慌不忙,不追不赶,像一颗安静的种子,在自己选择的土壤里慢慢扎根。

毕竟,不是所有“星二代”,都该活成聚光灯下的影子。不是吗?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