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提到刘欢,你脑海里第一浮现的是啥?是好汉歌里“大河向东流啊”的豪迈,是弯弯的月亮里“你的脸上有点泪光”的深情,还是千万次的问里“可你知道我对你的爱情”的沧桑?可不管哪首歌,似乎都绕不开一个字——“香”。
这“香”可不是流量明星靠热搜堆出来的昙花一现,更不是人设包装出来的塑料花香。你翻翻他的履历:从80年代在校园里唱少年壮志不言愁一炮而红,到90年代唱响北京人在纽约成为“时代之声”,再到如今被年轻观众喊“刘欢老师”,人家这“香味儿”,愣是在娱乐圈里飘了三十多年,越飘越醇。
先说这艺术的“香”,是能揉进骨子里的烟火气。
你听刘欢的歌,从来不端着。唱好汉歌,他不像有些歌手非要飙高音炫技,就是用最接地气的嗓音,带着股“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江湖气,让你仿佛能看到梁山泊好汉们在芦苇荡里摇船的场景,那叫一个鲜活。可转头唱弯弯的月亮,他又成了细腻的诗人,气声轻得像怕惊扰了故乡的月光,每个咬字都带着水汽,让你跟着一起想家。
有人问他:“您这音域这么宽,是不是练特别苦?”他摆摆手:“苦什么?唱歌得先把自己唱‘进去’。你连歌里的人都当不成,技巧再好也是空的。”就说他唱从头再来那会儿,正经历人生低谷,嗓子一度失声。可他偏不信邪,把自己关在家里,对着镜子练表情,琢磨怎么用沙哑的声音唱出“心若在梦就在”的倔强。结果这首歌后来成了下岗工人的“战歌”,多少人在录音室里跟着他唱,眼泪止不住。
这大概就是艺术的“香”——不刻意讨好,却总能在你不经意间,戳进你心里最软的地方。
再说说这人格的“香”,是“真”到骨子里的坦荡。
娱乐圈浮浮沉沉,多少明星今天立个“学霸人设”,明天搞个“公益马甲”,可刘欢呢?人家从出道起,就没给自己“设”过什么。
他长得不算传统意义上的帅,反而虎背熊腰,出门穿件宽松T恤,肚子微凸,有人拿这个开玩笑,他直接回:“我就乐意这样,咋了?唱歌又不是选美,肉乎乎的多踏实。”有次采访,记者问他:“您现在身材发福,会不会影响舞台形象?”他哈哈一笑:“我多大岁数了?难道非要去演个小鲜肉?那才叫骗人呢!”
更绝的是他对名利的态度。当年好汉歌火遍全国,唱片公司想趁热打铁出翻唱专辑,他直接拒绝了:“唱歌要唱自己的,吃老本的事我不干。”后来有选秀节目开千万薪酬请他当导师,他没接,反而跑去中国好声音当公益导师,一待就是六年。有人问他:“多可惜啊,那么高的片酬不要。”他认真地说:“教年轻人唱歌,比我数钱有意思多了。”
对了,他还爱“怼”人。有选手飙高音炫技,他直接说:“你这是在‘喊歌’,不是唱歌。”有选手搞悲情博同情,他板着脸:“音乐不是卖惨,是用实力说话。”可真遇到有潜力的年轻人,他又恨不得把家底都掏出来。比如有个农村来的选手,普通话都不标准,他一句一句教,最后还把对方推荐给音乐人。
这种“香”,不伪装,不迎合,就像老茶,初尝可能觉得“直”,可越品越觉得:原来最珍贵的,从来都不是包装出来的完美,而是敢把自己的“不完美”亮出来,却不影响他站得笔直。
最后啊,这时代的“香”,是能陪你长大的“定海神针”。
你想想,80后听少年壮志不言愁,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心有朝阳”的年轻人;90后听好汉歌,觉得人生的路就该“路见不平一声吼”;00后现在听孤勇者,虽然歌词不一样,可那种“谁说对弈平凡的不算英雄”的劲儿,不还是刘欢式的“燃”?
为什么?因为他的歌里有“人”的味道——不是高高在上的明星,是你身边的人,是深夜加班还在坚持的你,是摔倒了又爬起来的你,是哪怕遍体鳞伤,依然敢喊“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你。
今年刘欢63岁了,有人劝他:“别太拼了,该歇歇了。”他却说:“只要还能开口唱,我就一直唱下去。毕竟好歌不能烂在肚子里,不是?”
你看,这大概就是刘欢的“香”——艺术的香,人格的香,还有那种穿越时光,陪你一起成长的“时光香”。
所以你说,刘欢的“香”到底是什么味儿?或许是烟酒嗓里的烟火气,或许是肚子微凸里的真性情,又或许,是你我在他的歌里,看到了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不慌不忙,热气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