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刘欢飘了?从‘国民歌王’到‘人间清醒’,我们到底在误会什么?”

提起刘欢,脑子里总会跳出几个标签:86版西游记插曲敢问路在何方的醇厚嗓音,好汉歌里“大河向东流”的豪迈,弯弯的月亮里揉碎的思念……他是内地乐坛“活化石”般的存在,拿奖拿到手软,唱过的歌传了几代人。可近些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网上突然冒出些声音:“刘欢是不是飘了?” “这么久不露面,架子越来越大了吧?” 说真的,看到这些话,第一反应不是反驳,反而想问:我们真的了解这个“老艺术家”吗?

刘欢飘

一、“飘”的标签从哪来?是距离感,还是误解?

说刘欢“飘”的人,大概有几个理由:一是近十年几乎没参加综艺,连春晚都很少露面;二是在中国好声音当导师时,说话直来直去,从不迎合选手或观众;三是总穿那件标志性的“老汉衫”,体型发福,看起来“随性”得有些不修边幅。

刘欢飘

可仔细想想,这些“证据”站得住脚吗?

先说“不露面”。刘欢的身体状况其实一直不太好。早年在美国拍摄北京人在纽约,天天录音、拍戏,熬出了脂肪肝和高血压。医生多次警告他必须注意休息,否则可能有生命危险。后来他回忆:“当时年轻不懂事,觉得拼就拼了,结果身体垮了,连最爱的唱歌都受影响。” 这些年,他减少公开活动,更多的是把时间放在养身体、陪家人,以及偶尔给电影配OST——他去年刚为流浪地球2演唱片尾曲是啊,是啊,光是在棚里录音就熬了三个通宵,出来时人瘦了一圈。不是不想“营业”,是真的力不从心啊。

刘欢飘

再说说“不迎合”。在好声音第二季,有个学员唱得不错但选歌保守,刘欢直接打断他:“你的声音条件这么好,为什么不挑战一下自己?要知道,观众听的不是‘安全牌’,是你的诚意。” 当时弹幕都在刷“刘欢太严格了”,可后来学员复选果然选了难唱的歌,直接晋级。刘欢后来在采访里说:“导师不是和稀泥,是得对得起舞台,对得起观众的耳朵。要是今天说你好听,明天说你好听,最后你啥也没学会,那不是害了你?” 这哪是“飘”,分明是较真,是对音乐最本真的尊重。

至于“老汉衫”?有次他在采访里被问起,笑着说:“舒服啊!这行当嗓子是本钱,穿太紧的衣服喘不上气,穿得自在点,唱得也痛快。” 倒是他妻子的那句“别看他穿得随意,家里的音响设备、谱子堆得比谁都讲究”,道破了真相:所谓“飘不飘”,从来不在穿什么衣服,而在心里装着什么。

二、从“京城一霸”到“透明人”,他早把“名利”看透了

其实,年轻时的刘欢,可不是现在这么“淡泊”。刚成名那会儿,他顶着“音乐才子”的光环,走哪儿都是焦点——在高校演出,台下学生疯狂尖叫;写一首歌能火遍大江南北,连出租车司机都在哼;连张艺谋拍好汉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但热闹归热闹,刘欢心里清楚:“那些掌声和名气,就像一阵风,吹过了就没了。” 90年代,他跑到美国进修,有唱片公司找他出专辑,开出天价条件,要求他“多走偶像路线,多上综艺”。刘欢直接拒绝了:“我是唱歌的,不是卖人设的。要是观众喜欢的不是我唱的歌,而是我的‘包装’,那我还不如回家。” 后来有记者问他“不害怕被遗忘吗”,他笑着说:“怕什么?真正的好歌,不会因为你不红就消失。你看弯弯的月亮,都过去多少年了,现在还有人听,这不就够了吗?”

这话说得轻巧,可做起来难。后来的娱乐圈,选秀、流量、人设一个比一个火,刘欢却越来越“透明”了——他推掉大多数商演,拒绝了无数“捞快钱”的机会,反而跑去大学教课,带学生排练,花几个月时间打磨一首电影主题曲。有学生问他“老师,您现在要名气有名气,要钱有钱,还这么拼干嘛”,刘欢指着教室里的乐谱说:“你看这些音节,它们不会骗人。今天唱了,明天就忘了,那是浪费时间;但要是能让这首歌活下来,几十年后还有人唱,那才叫值。”

这种“不功利”,才是最难得的清醒。现在多少人为了曝光节节退步,唱口水歌、搞剧本杀,他却守着心里那块音乐的净土,宁愿做“小众”,也不愿“随大流”。这不是“飘”,是把浮名看透了啊。

三、真正的“不飘”,是把根扎在观众心里

要说刘欢“不飘”,最直接的证明,就是不管多少年没见,观众对他的喜爱一点没少。

记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当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响起,刘欢和莎莎一起唱出“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多少人眼眶湿润了。那天的他,穿得依旧随意,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可开口的瞬间,所有人都听出了那个熟悉的声音——还是那么厚重,那么有力量,像陈年老酒,越品越香。后来有人说“刘欢怎么变这么瘦了”,才知道他为了一首歌,反复练了上百遍,练到声带发炎,还在改细节。

还有去年声生不息找他当特邀嘉宾,他没要任何酬劳,就因为“想听听新人的歌,看看华语音乐还有没有新的可能”。节目里,有个年轻歌手唱他早年的千万次的问,唱到一半紧张得忘词,刘欢没等导演cue,直接上台拿起话筒和他一起唱,还小声说“别怕,跟着我节奏走”。那一刻,哪里是什么“导师”,就是个愿意把后辈往怀里揽的“老前辈”。

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真心对他们,他们就真心对你。刘欢可能不像现在的流量明星,天天在社交媒体互动,可只要他一开口,大家就知道:“哦,是刘欢,他还一直在。” 这不就是艺人最好的状态吗?

说真的,我们总用“接地气”“亲民”去要求明星,却忘了真正的好艺人,从来不该用“飘不飘”来定义。刘欢的“不飘”,不是刻意讨好,而是对艺术的敬畏;不是远离大众,而是把最好的声音留给了时间。就像他常说的:“唱歌这事儿,就像种树,你得先扎根,慢慢长,才能结出甜果子。”

所以,下次再有人说“刘欢飘了”,不妨问问他们:那个20年前就敢拒绝天价合同的歌者,那个为了一句歌词熬通宵的“老艺术家”,那个在舞台上永远把观众放在第一位的“国民歌王”,他到底能“飘”到哪里去呢?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