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云南“刘欢姐”凭啥让百万网友跟着泪目?她的故事里藏着多少普通人的光?

不知道你刷到过没有——一个穿胶鞋、戴草帽的女人,蹲在云南的梯田边,手里捧着刚从田里挖出的红薯,对着镜头笑出一口白牙:“你们城里人没见过哦,咱这红薯,甜得很!” 她嗓门大,话里带着浓的化不开的云南方言,背景是连绵的青山和远处飘着炊烟的村落。

没过多久,这条视频火了。评论区里,有人问“这是哪家的婶子,太实在了”,有人说“看着她挖红薯,我好像闻到了小时候的味道”,还有人跟着视频里的调子哼“咱们老百姓呀,今儿个可真高兴”——这位被网友亲切叫作“云南刘欢姐”的女人,就这么从云南的红土地上“火”进了千家万户。

她不是明星,只是个“喜欢唱歌的农村人”

云南刘欢姐

很多人第一眼见她,都会愣一下:这不就是咱村里常能见到的邻家大姐嘛?皮肤黝黑,手指粗粝,笑起来眼角的皱纹能夹住蚊子。可再听她开口,又忍不住愣第二回——那明明是云南乡音,唱起歌来却透着一股股的“豪迈”劲儿。

她唱的最多的,是好汉歌,可唱的不是电视里的“大河向东流”,而是站在自家田埂上,对着远处的山吼:“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咱老百姓啊,今儿个可真高兴啊!” 声音穿过梯田,惊起几只白鹭,倒比刘欢本人多了几分接地气的“野劲儿”。

有人问她:“姐,你唱得这么好,咋不去当歌手啊?” 她蹲下来,拔掉田埂上的杂草,头也不抬地说:“当啥歌手哦,我这手,是拿锄头的,不是拿话筒的。唱歌嘛,就是图个高兴,挖累了,吼一嗓子,就不累了。”

后来才知道,她叫刘琼珍,云南曲靖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平时除了种地,就是接送孙子,唯一的爱好,就是干完活后对着山歌几嗓子。一开始只是在短视频上记录生活,没想到,就这么“无心插柳”,唱出了一片天。

为啥“云南刘欢姐”能火?戳中的是城里人心里最软的那块地方

有人说,现在的短视频太“装”了——滤镜拉满,剧本编得比电视剧还假,人人都在演“精致生活”。可刘欢姐的视频里,啥都没有,就是“真实”。

她拍视频,从不摆拍。某天下大雨,她家的田被淹了,她卷起裤腿就往地里冲,一边挖水沟一边录视频,雨水顺着头发往下淌,她抹了把脸,笑着说:“哎呀,这雨来得太及时了,省得我浇水了!” 还有次,她孙子在旁边玩泥巴,她顺手抓起一把泥,捏了个小娃娃举到镜头前:“看,这是我乖孙捏的,比那些玩具好玩多了!”

最让人印象深的,是她卖红薯的视频。她没有直播间,没有带货脚本,就扛着一麻袋红薯,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遇到路过的人就说:“大哥,买个红薯嘛,自家种的,甜得很!” 要是有人嫌贵,她会挠挠头:“那、那你少给点,反正这红薯放着也是放着,甜就行。” 有网友评论:“看她卖红薯,我想起我妈了——也是这样,总觉得自己的东西不好,非要让人家少给钱。”

其实,刘欢姐哪里是“火”,她只是把农村人最本真的样子,拍给了城里人看。那些我们久违的“实在”“热情”“不装”,那些藏在“柴米油盐”里的小确幸,那些“靠天吃饭却依然笑对生活”的乐观,一下子就戳中了城里人心里最软的那块地方。

有人说,看她的视频,比看什么治愈系综艺都管用。是啊,当你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时,看看这个在田埂上唱歌的女人,她会告诉你:“别愁啦,天塌不下来,有我在,就有红薯吃!”

她不是“下一个刘欢”,是“第一个自己”

有人把她的视频发到了刘欢的微博下,配文:“欢哥,你听,云南有个‘你’,唱得比你还有‘江湖味’!” 刘欢本人转发后说:“唱得好!这才是老百姓的歌,有劲儿!”

可刘欢姐自己却说:“我可不敢跟人家比,人家是歌唱家,我就是个种地的,喜欢唱唱而已。” 这句话,道出了她的清醒——她从没想过“红”,也从没想过要成为“谁”,她只是想“把自家的日子过好,把喜欢的歌唱给大家听”。

现在的她,还是有事没事就往地里跑,该浇水浇水,该施肥施肥。视频里,依旧没有精致的妆容,没有华丽的场景,只有她和她的土地,她的歌声,和那些跟着她一起“笑出声”的网友。

或许,这就是“云南刘欢姐”最打动人的地方:她不是明星,不是网红,她就是我们身边那个“邻居大姐”“隔壁婶子”,是千千万万普通中国农民中的一个。她的走红,不是偶然,而是因为我们心里都有这样一份期待——期待看到真实的人,期待听到质朴的话,期待在喧嚣的生活里,找到一份“本真的快乐”。

想问你一个问题:当你刷着各种“精致网红”“完美人设”的视频时,有多久没见过像刘欢姐这样“不装、不做作、带着泥土味”的人了?

或许,我们需要的从来不是“完美”,而是“真实”——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快乐,真实的,像田埂上的红薯一样,甜到心里的“人间烟火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