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刘欢现场拍桌叫绝:“这才是中国好声音!”云朵开口唱牧歌,他到底为何瞬间破防?

去年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有个镜头我到现在还记得:当身穿藏族长裙的云朵开口唱牧歌时,刘欢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手指着舞台,眼睛里闪着光,嘴里反复念叨“这声音,这声音”。

那不是寻常的“唱得好”,像个一辈子都在听乐迷的行家,突然挖到了失传多年的绝世好琴——既震惊,又激动,还带着点“我终于等到你了”的欣慰。

很多人问:云朵到底唱了什么,能让向来沉稳的刘欢“破防”?

云朵中国好声音刘欢点评

一、一开口,就把“好声音”的定义刻进了观众DNA里

那场表演,云朵选的是首很多人眼里的“老歌”——牧歌。

但她在台上站定,深吸一口气,歌声先是从低吟浅唱开始,像草原上的晨风,轻轻掠过草尖。突然,那个标志性的“海豚音”没猛地砸下来,而是像鹰隼冲上云霄般,带着一种辽远的穿透力,直直戳进耳朵里。

你听仔细了——她的声音里没有技巧的炫技,却有种让人瞬间“穿越”的力量。你能看见风吹过草原的褶皱,听见羊群走动的蹄声,甚至闻到草叶上的露水味。

台下的那英悄悄对杨坤说:“这嗓子,绝了。”杨坤点头,手里下意识跟着节奏敲桌子。而刘欢,已经完全沉浸其中,手微微攥成拳,直到最后一个音符落下,他才猛地拍手,声音大得连镜头都晃了一下。

“这哪是唱牧歌?这是把草原的魂儿给唱活了!”后来他在后台评价时,声音还在发颤,“她没用力去‘飙’高音,但每个字都像从地里长出来的,带着根儿。”

二、刘欢说的“根儿”,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认识云朵,是因为2010年她唱爱爱爱,那会儿她被刘欢带在身边,被誉为“被偏爱的有恃无恐”的学员。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出生在四川阿坝羌寨的女孩,从小在牧区长大,她的第一任老师,是跟着牦牛群迁徙的牧民。

“小时候放牛,放累了就对着山谷吼,那些牧民教会我,唱歌不是‘唱’,是‘喊’——喊出心里的委屈,喊出天地的辽阔。”云朵后来在采访里说。

刘欢懂这种“喊”。他说过:“现在的歌手技巧越来越厉害,但很多人唱歌像‘戴着面具’,声音是漂亮的,却少了‘人味’。”而云朵的“人味”,藏在她声音里的“土气”——不是土气的土,是扎根大地的、带着生活温度的“土气”。

他点评时特意提到:“你知道我为什么选她吗?她唱的不是流行,不是民族唱法,是‘中国土壤里长出来的声音’。这种声音,教都教不出来,得靠天、靠地、靠你自己走过那些路。”

三、从“刘欢弟子”到“独立歌手”,她用10年证明:好声音要耐得住寂寞

很多人以为,有了刘欢的加持,云朵会一路走红。但现实是,从好声音到现在,她发的专辑不多,上综艺更少,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牧区,跟着牧民学民歌,或者跑到西藏、云南采风。

“有人说我傻,那么多流量机会不要,非要去学那些‘没人听的老调子’。”云朵笑起来,眼里有光,“但刘欢老师当年跟我说:‘唱歌,是要让你心里的话有人听。如果光想着让所有人喜欢,最后谁也说服不了。’”

去年她参加节目时,特意选了一首自己改编的乌苏里船歌,里面加了鄂伦春族的“呼麦”唱法。一开始很多人不理解:“好好的流行歌,加这个干嘛?”直到她开口,那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一个像江水流淌,一个像林中回响,现场所有人都静了。

刘欢在后台看着,悄悄红了眼眶:“你看,她长大了。她不再需要靠别人认可,她的声音,已经能自己说话了。”

四、为什么我们需要这样的“好声音”?

这几年,选秀节目一个接一个,但很多人说:“现在的歌,听起来都差不多,听完了就忘。”

为什么?因为我们缺的不是技巧,不是流量,是像云朵这样“带着根的声音”。

刘欢在点评时说:“真正的‘好声音’,不是你能唱多高,转音多快,而是你能不能让听众在你声音里,听见他自己的故事。云朵的声音里,有牧民的坚韧,有草原的自由,有我们中国文化最本真的大气。”

这话听着“大”,但其实很实在。就像当年我们听宋祖英唱好日子,听腾格尔唱天堂,会被感动,不是因为旋律多独特,是因为那些声音里,有我们共同的记忆,有我们血脉里的东西。

云朵最后没拿那季好声音的冠军,但刘欢给她颁了个“年度最具音乐风格奖”,说:“冠军只有一个,但能把中国声音唱进人心里的,才是真正的赢家。”

现在回头看,那场牧歌的表演,与其说是比赛,不如说是一次“寻根”——刘欢在云朵身上,看到了中国音乐的根;我们在云朵的声音里,听到了自己心里的那片草原。

说不定,这才是“中国好声音”该有的样子:不追潮流,只守本心;不博流量,只传真心。

下次再听云朵唱歌,希望你也能听见——她声音里,那片辽阔的天地。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