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今年春晚的舞台,还会不会等来刘欢老师那句“朋友们,晚上好”?

每年腊月一过,关于春晚的猜测就像老北京胡同里的糖葫芦,一串串地冒出来,而其中总绕不开一个名字——刘欢。不是流量小生的新歌首发,也不是当红偶像的跨界尝试,但只要刘欢老师的名字和“春晚”两个字放在一起,就能让无数人眼眶一热。毕竟,在几代中国人的记忆里,他的声音早就成了春晚的“定海神针”。

今年春晚会有刘欢吗

01.那些年,刘欢和春晚的“神仙合唱”

上世纪80年代末的春晚,还带着改革开放初期的蓬勃朝气。1987年,24岁的刘欢和韦唯合唱了你是一首歌,清澈又充满力量的嗓音第一次通过荧幕传遍大江南北。那时没人能想到,这个留着长发、眼神透着书卷气的青年歌手,会成为后来春晚舞台上“常青树”般的存在。

今年春晚会有刘欢吗

真正让他“封神”的,是1993年春晚的单曲弯弯的月亮。没有华丽的舞台效果,他就站在钢琴前,指尖流淌的旋律和略带沙哑的嗓音,把“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唱进了无数人的心里。那之后,刘欢成了春晚的“熟面孔”:千万次的问伴着北京人在纽约的热潮火遍全国,好汉歌一句“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让整部水浒传的主题曲都跟着“活”了起来。

甚至到了2019年,在时隔多年后再次登上春晚舞台,他和肖战、魏巡、张碧晨合唱的和祖国在一起,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不用炫技,不用灯光堆砌,开口就能让人瞬间安静下来,跟着他的调子一起唱。对很多观众来说,刘欢的春晚,就是“过年仪式感”的一部分。

今年春晚会有刘欢吗

02.这些年,他去哪了?

可不知从哪年起,春晚节目单上渐渐没了刘欢的名字。不是大家不想念,而是确实有些“顾虑”。

2018年,刘欢在录制节目时透露自己因身体原因进行了微创手术,之后需要长期休养。有次采访,他笑着说:“现在上不了高音了,嗓子不如以前‘能扛’了。”粉丝们都知道,他早年为了音乐没少熬夜喝酒,再加上发福带来的健康问题,曾经那个能在演唱会上连续飙高音的“刘欢老师”,确实需要更爱惜自己的身体。

后来,他慢慢淡出了大众视野,偶尔在中国好声音当导师,或是和几个老友搞点音乐会,但再也没有站在万人瞩目的春晚舞台中央。有人说他“过气了”,可每次他在节目里聊音乐、谈人生,评论区里总有人刷“刘欢老师永远的神”——比起流量时代的“昙花一现”,这种用作品和沉淀堆起来的影响力,反而更让人信服。

03.今年,他还会来吗?

今年春晚的筹备消息刚出来,关于“刘欢是否加盟”的讨论就炸了锅。有网友翻出他最近的活动:去年底,他在北京参加了一场民间音乐会,抱着吉他唱从头再来,状态肉眼见好;今年初,他在社交媒体分享了自己练太极的视频,配文“慢慢来,比较快”。从照片看,虽然头发花白了不少,但眼神里还是透着乐天的劲儿。

再说回春晚本身。这几年,总导演组一直在说“想让春晚更有‘人情味’”“想找回老观众的记忆”。而刘欢,恰恰是“人情味”最好的载体——他的歌里有岁月,有故事,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年的主题如果偏重“家国情怀”,他那首我和我的祖国绝对能点燃全场;如果想突出“代际传承”,让他和年轻歌手合唱一首新编的弯弯的月亮”,估计能带火一波“爷青回”。

当然,也有人说:“刘欢老师现在更愿意过自己的生活,何必强求?”这话没错,毕竟艺术家的身体最重要。但对观众来说,除夕夜打开电视,突然听到那个熟悉的嗓音说“新年好”,就像多年不见的老朋友突然敲门,那种惊喜和温暖,是任何特效都替代不了的。

说到底,春晚舞台到底会不会出现刘欢的身影,可能只有导演组和他自己知道。但比起纠结“来不来”,更值得记住的,是那些年他用歌声陪我们度过的除夕夜——是好汉歌里的豪迈,是弯弯的月亮里的温柔,是我和我的祖国里的热泪盈眶。

今年春晚,如果你也在等那个熟悉的身影,不妨在零点倒计时的时候,在心里哼一句:“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 管他来不来,那份记忆,一直都在。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