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你听过刘欢最“扛造”的从头再来吗?原版里的故事比歌更戳心?

凌晨两点的录音棚里,刘欢攥着歌词纸走了三圈,窗外的路灯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那会儿他还是个刚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愣头青,揣着一腔“非要唱出点东西”的劲儿,却没想到接下来的半年,会在“这首歌到底该怎么唱”的死胡同里打转。

这首歌就是从头再来。

你可能知道后来它在下岗潮中唱响了大江南北,成了无数人“擦干眼泪往前走”的战歌,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刘欢手上的“原版”,早在1990年就录了一版,却被他自己摁下了暂停键。

从头再来刘欢原版

“当时我觉得不对劲儿。”多年后他在采访里笑,眼睛眯成一条缝,“唱得像给英雄立传,太‘正’了,缺了点人味儿。”你想想,28岁的刘欢,嗓音厚得像陈年的酒,带着学院派的精准,可偏生他非要拧着劲儿——这歌里头,不该只有“雄壮”,得有“揉碎的生活味儿”。

于是他把录音带倒回去,对着谱子改了又改:主歌部分添了些气声,像刚干完重活的男人喘着粗气说“心若在梦就在”;副歌的高音收着点锋芒,尾音里故意带点沙哑,仿佛在说“老天不亏有心人”。制作人急了:“欢哥,这样是不是‘软’了?”他头也不抬:“你听过下岗工人聊天的声音吗?就是这种,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劲儿,不硬,但扎心。”

1993年,改完版的从头再来出现在了某个晚会的角落。没聚光灯,不压轴,连字幕都打错了个字,可就是这版“原版”,被几个刚从厂里出来的观众录了下来,带回工厂,在磁带A面B面来回倒。后来有人回忆:“那会儿下班,车间里谁家录音机放这歌,大家都默默跟着哼,唱到‘看成败人生豪迈’时,厂长路过,没说话,只把烟头在鞋底摁灭了。”

为什么“原版”能扛过三十年?因为它压根儿没想当“神曲”。刘欢从没把这歌当成“歌颂苦难”的工具,他早年在胡同里长大的经历告诉他:生活嘛,摔跤是常事,重要的是摔了之后,能不能先拍拍土,再骂句“娘的,再来”。有次记者问他唱这歌时会不会“共情过度”,他摆摆手:“我哪有那么伟大?就是觉得,唱歌的人得比听歌的人‘敢’——敢把狼狈唱出来,敢把不甘咽下去,这才叫‘从头再来’。”

现在你去听原版CD,能听见底下有极轻微的电流声——那是当年录音棚里,刘欢唱到激动时,手不小心碰到了话筒架的“失误”。可就是这个“失误”,让整首歌活了起来:有烟火,有温度,有一个人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对着自己喊“怕什么”的劲儿。

所以啊,下次再听从头再来,别光记着“大不了从头再来”的豪言。你听听那原版里,刘欢声音里藏着的那个28岁青年——他没经历过下岗,却懂“平凡人的英雄梦”;他唱得不高亢,却把“希望”唱得比什么都重。这大概就是“原版”最牛的地方:它从不是要给历史盖章,而是给每一个“正在从头再来”的人,悄悄递了一支火柴。

你说,这算不算刘欢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彩蛋”?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