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刘欢在中国新歌声第二季为何落泪?那声叹息藏着多少音乐人的初心?

谁没见过刘欢在舞台上的沉稳大气?无论是好声音第一期戴着黑帽、抱着胳膊坐在导师椅上,还是点评时带着标志性的磁性嗓音,这位乐坛大哥的形象似乎总跟“稳重”“通透”绑在一起。可2015年中国新歌声第二季(当时还叫中国好声音第四季)那期节目里,他却红了眼眶——镜头扫过去时,他慌忙抬手捂住眼睛,手指在眼角蹭了又蹭,再开口时,声音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哽咽。

中国新歌声第二季刘欢哭

那天站在舞台上的,是一个叫张文博的年轻人。穿件洗得发白的格子衬衫,抱着吉他,手指头上有不少茧子。他说自己来自新疆,在建筑工地上打过工,在琴行教过课,三十岁才敢来参加比赛,就为“让更多人听见自己的歌”。他唱的是自己写的当我老了,没有炫技巧,没有飙高音,就是干干净净的嗓音,配上那句“当我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

刘欢听完没立刻转身,他先是盯着舞台上的张文博看了很久,然后扭过头,对着其他导师和台下观众说:“这歌……太戳人了。你听他唱‘当我老了’,哪是什么唱以后,分明是在唱现在。这股子拧巴劲儿,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劲儿,像极了我们年轻的时候。”

中国新歌声第二季刘欢哭

他说这话时,张文博已经在台上抹起了眼泪。刘欢自己也没绷住,后来在采访里回忆:“我哭不是因为他唱得多好,是因为我看到他眼睛里那种光——那种‘我就是要唱歌,不管你们喜不喜欢’的光。我现在还能想起来他唱第二段时,手指在吉他弦上用力到发白的样子,那不是表演,那是把心掏出来给你看。”

其实那会儿,刘欢早就是华语乐坛的定海神针。从千万次的问到好汉歌,他拿过的奖能绕舞台三圈,给那么多歌手制作专辑,什么样的好歌没听过?什么样的场面没见过?可为什么偏偏是这个在工地上干过活的、三十岁才追梦的年轻人,让他破防了?

后来我才明白,刘欢的哭,哪里是为张文博一个人流的?是为所有“不认命”的音乐人流的。他自己不就是从北京音乐学院的琴房里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吗?当年为了写歌,他在琴房里熬过无数个通宵,为了一个旋律改几十遍,不也是靠着这股“拧巴劲儿”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所以他看到张文博,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没有背景,没有资源,只有一把吉他,和一颗“就算全世界都说我不行,我也要唱下去”的心。

那天节目播出后,微博上炸了。有人说“原来铁汉也有柔情”,有人说“看到刘欢哭,我也跟着哭了”,还有人翻出张文博以前的采访,发现他为了攒钱买吉他,曾连续半年每天只吃两个馒头。可刘欢在台上的那句点评,比这些故事更戳人:“唱歌这件事,从来不是为了赢谁,是为了对得起自己心里的那团火。”

说真的,现在的娱乐圈不缺帅哥美女,不缺流量明星,可缺的就是这种“不掺假”的真诚。张文博的歌后来传遍了大街小巷,很多人说“一听就是真故事”;刘欢的眼泪也让更多人记住了这个“从来不煽情却总被真情打动”的导师。他们俩在那天的舞台上,其实完成了最珍贵的“双向奔赴”——他用真诚的歌打动刘欢,刘欢用真诚的眼泪回应他。

所以你看,音乐的本质从来不是技巧有多炫,舞台有多大,而是能不能把心里的东西唱出来。刘欢的哭,不是脆弱,是对音乐最纯粹的敬畏;张文博的歌,不是完美,是对梦想最执着的交代。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还记得那个红着眼睛的刘欢,记得那个抱着吉他唱歌的建筑工——因为他们让我们相信:只要心里有那团火,什么时候追梦都不晚。

你觉得,现在的娱乐圈里,还有多少像刘欢和张文博这样,把“真诚”刻在骨子里的人呢?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