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中山医院的刘欢是谁?除了歌手,还有同名医生在手术台前书写传奇?"

提到"刘欢",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那个在春晚舞台上唱出好汉歌豪情、嗓音醇厚如老酒的音乐人?但如果我说,在上海中山医院——这家国内顶尖的医疗机构里,也有一位让患者和同事都竖大拇指的"刘欢",他不用麦克风,却用柳叶刀在无影灯下"唱"出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之歌",你会不会好奇:这位和歌手同名的医生,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中山医院刘欢简介

从医学院到中山医院:他用26年把"初心"写进手术记录里

1997年,刚从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毕业的刘欢,站在了中山医院实习走廊的尽头。那时的他还是个白大褂都扣不整齐的毛头小子,跟着带教老师第一次走进心外科手术室,看着眼前跳动的心脏和精密的仪器,手心全是汗。"第一次独立缝合血管时,手抖得厉害,老师没说话,只是把我的手轻轻按稳说:'心跳每分钟70下,你的手就得稳成70下,这是生命,不是练习。'"

中山医院刘欢简介

这句话,他记了26年。如今的中山医院心外科,刘欢已经是科室的副主任医师、主刀医生,年均主刀心脏手术近400台,从简单的室间隔缺损修补到复杂的心脏瓣膜置换,从70岁的老人到刚出生的婴儿,他的手术记录本上密密麻麻记着病例,每一页都写着"已尽所能"。有年轻医生问他:"刘老师,你这么拼,图什么?"他总是笑笑,翻开手机里的一张照片——那是几年前一位患者康复后抱着孩子和他拍的合影,照片背后写着:"刘医生,您救的不只是我,还有我的整个家。"

"柳叶刀上的绣花手":他把"不可能"变成"我能行"

心外科手术,常被形容为"在刀尖上跳舞",尤其在处理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时,稍有不慎就可能留下终身遗憾。2021年,一对夫妻抱着才3个月大的孩子找到刘欢,孩子患有法洛四联症,一种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在当地医院被告知"手术成功率不到30%"。看着孩子嘴唇发紫、连吃奶都要停好几次的样子,刘欢沉默了很久,最后对夫妻俩说:"把孩子交给我,我们一起试试。"

为了这台手术,他带着团队翻遍了国内外最新的文献,连续一周每天只睡4个小时,反复模拟手术步骤,连麻醉科医生都说:"刘主任,您比我们做麻醉的还熟悉这颗心脏的结构。"手术那天,无影灯下,他的手稳得像固定器,在比指甲盖还小的心脏血管上精细操作,整整8个小时,当手术室的门打开,他走出来说:"手术很成功,孩子以后能和正常孩子一样跑跳了。"那一刻,走廊外哭了一整夜的孩子父母,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他却赶紧扶起他们:"别这样,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不止是"刀匠",更是患者的"定心丸"

在中山医院,很多患者点名要找"刘欢医生",不只是因为他的手术技术,更因为他的"暖"。有一次,一位外地老人来做心脏手术,儿女工作忙没人陪,刘欢知道了,每天查房时多花十分钟陪老人聊天,给他带早餐,甚至周末抽空帮他联系在上海的亲戚。老人出院时拉着他的手说:"刘医生,你比我的亲儿子还上心。"

他常说:"医生治的是病,但暖的是心。"有位年轻患者因为手术担心影响找工作,愁得吃不下饭,刘欢就把自己当年刚毕业时的工作经历讲给她听:"我当时也怕自己做不好,但慢慢来,把每一步走稳,总会有人看到你的努力。"如今,那位患者已经成了小有名气的插画师,专门给刘欢画了一幅漫画,画里他拿着手术刀,背后是一颗闪闪发光的心,旁边写着:"我的生命超人。"

从刘欢医生到"刘老师":他把医者的光传下去

如今的刘欢,除了坐诊、做手术,还有个重要身份——医学院的带教老师。每周三下午,他的办公室总会挤满年轻医生,拿着各种问题来请教:"刘老师,这个患者的术后感染怎么控制?""刘老师,这个新术式我总掌握不好要领。"他从不藏着掖着,把自己26年的经验一点点掰开揉碎了讲,甚至连怎么和患者沟通这种"小事",都要手把手教:"跟老人说话要慢,跟孩子说话要笑,跟家属说话要实。"

他常对学生说:"我们当医生的,手里握着的不只是手术刀,更是一个个家庭的希望。你们可以技术不够熟练,但不能没有一颗想救人的心。"去年,他带教的实习生里,有个小姑娘考上了研究生,临走前给他写了封信:"刘老师,是您让我知道,原来医生这个职业,真的可以像光一样照亮别人。"

当我们习惯了在舞台上追逐聚光灯下的明星,或许也该转身看看那些在手术台前默默奉献的"无影灯英雄"。中山医院的刘欢没有动听的歌声,却用精准的刀法、温暖的医者和永不褪色的初心,为无数患者重新按下了"生命重启键"。他的故事没有镁光灯,却比任何舞台都更耀眼——因为那是医者用生命写下的,最动人的"好汉歌"。

下次当你问"刘欢是谁"时,希望除了那个歌声响彻舞台的歌者,你还会想起中山医院里,那位在无影灯下用双手守护生命的刘欢医生。毕竟,每一个平凡岗位上的坚守,都值得被看见、被记住。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