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南屏晚钟的余韵里,刘欢战队那位女歌手,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第一次在综艺后台听见南屏晚钟的前奏,是从刘欢战队的排练室传出来的。没有刻意改编的炫技,也没有鼓点堆砌的喧嚣,只有一把吉他、一架钢琴,和一个女生的声音——像浸了水的墨,慢慢在宣纸上晕开,把“我匆匆地走入南屏晚钟”那句词,唱成了半个世纪前的旧时光。后来才知道,那是刘欢战队里最不被“看好”的女歌手,小周。

南屏晚钟刘欢战队女歌手

01 她不是“标准好选手”,却有“破圈”的勇气

早先选曲时,节目组给刘欢战队列了一堆热门华语金曲,都是传唱度高、舞台效果炸的“安全牌”。可小周抱着南屏晚钟的谱子,在刘欢面前坐了半小时:“老师,我想试试这首。”

南屏晚钟刘欢战队女歌手

刘欢当时没点头,也没摇头,只问她:“为什么是这首?”

“我外婆总哼。”小周声音不大,眼睛却亮,“她说年轻时谈恋爱,和外婆爷就是在西湖边听的这首歌。我怕再没人唱老歌里的‘慢’,怕年轻人觉得‘老’就是‘过时’。”

南屏晚钟刘欢战队女歌手

后来排练时她试唱,第一遍跑调了三次,伴奏老师都忍不住皱眉。刘欢却拍了拍她的肩:“别慌,这首歌的‘魂’不在调准,在‘气’顺。你外婆当年听的,就是这份‘不慌’。”

02 刘欢没教她“赢”,只教她“等”

正式录制那天,小周上场前攥着后台的保温杯,手心全是汗。隔壁战队的导师过来拍她:“紧张啥?你老师刘欢坐台下呢!”

她摇摇头,说:“我怕唱不好,对不起外婆的回忆。”

没想到刘欢直接拎了把椅子坐到第一排,还冲她比了个“稳”的手势。前奏响时,她闭了眼,像真的回到了南屏晚钟下的西湖边——风里是荷花的香,岸上是老头老太太摇着蒲扇,外婆的手轻轻拍着她的背,跟着哼调子。

那句“我归来时,你已不再”,她没唱高音,反而压低了声音,尾音带着点沙哑。后来采访她说:“那天我看见刘欢老师眼眶红了,他说,‘你等到了’。我等到了外婆的歌,等到了老歌和年轻人的共鸣。”

03 原来“经典”从不是过去时,是“正在说”

舞台播出的那天,南屏晚钟破了次元壁上了热搜。90后留言:“原来我妈手机里存的‘老掉牙’歌,这么有故事”;00后说:“单曲循环了一下午,好像看见小时候外公摇着摇篮哄我”;甚至有在杭州生活多年的外地人说:“听完突然想坐末班公交去西湖边,吹吹晚风。”

刘欢在点评时说:“总有人问我,经典为什么要改编?你看小周,她没改编一个音符,却把‘老歌’唱成了‘新歌’。因为好的音乐,从来不怕时间,它会自己走到今天,走进心里。”

后来再后台碰见小周,她正给粉丝签名,包上还挂着一个银色的小铃铛——是她外婆留给她的,她说“像南屏晚钟的余韵”。

我突然想起,小时候爷爷总说“老歌好,耐听”。那时候不懂,现在才明白,耐听的从不是旋律,是藏在旋律里的人情味,是外婆的哼唱、外公的蒲扇、刘欢的“别慌”,是小周把半个世纪的时光,唱成了一句“我懂你”。

南屏晚钟还在响,只是这一次,站在钟声里的,不只老人,还有一群年轻人——他们听着老歌长大,又在老歌里,听见了自己的故事。

你说,这算不算“经典”最美的样子?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