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一段采访,镜头里的女孩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坐在片场的台阶上啃包子,身边堆着厚厚的剧本——不是热搜常客的“红毯美人”,也不是通稿满天飞的“顶流新星”,可她抬头说话时,眼睛里那种干净又固执的光,突然让人想起十几年前刚出道时的那些演员。她叫刘欢颖,名字里带着“欢”和“颖”,从出道第一天起,就总有人在她名字后面加问号:“是刘欢老师家的孩子?”“和颖儿师出同门?”但她很少解释,只是默默把包子揣进兜里,转身去下一场戏里当“小透明”。直到最近,古装剧长风渡里那个敢爱敢恨的“傻白甜”小丫鬟突然出圈,观众才发现:原来这个“不抢镜、不炒作”的女孩,早就把演技刻进了骨子里。
她不是“星二代”,是“闯关者”
很多人第一次注意到刘欢颖,是因为2021年的那部觉醒年代。她在里面演小厨娘,总共就两场戏:一场是给李大钊送包子,嘴里念叨着“先生,天冷,趁热吃”;另一场是在街边卖粥,被巡警推倒时,手里紧紧护着装粥的瓦罐,眼神里全是怯生生却又舍不得放下的执拗。就是这两场戏,被不少观众截了视频,弹里刷屏:“这个姑娘眼神里都是戏”“比那些流量明星的‘瞪眼演技’好多了”。
但少有人知道,这个“眼神里有戏”的姑娘,差点没机会进剧组。刘欢颖出生在山西的一个小县城,妈妈是小学老师,爸爸是修车行的师傅,家里没人懂娱乐圈。她从小话少,却总爱对着家里的电视模仿演员的表情动作,高三那年,她瞒着父母报了北京电影学院的进修班,拿着攒了半年的零花钱买了张硬座火车票,第一次出远门。
“刚到北京时,我住在五环外的农民房,冬天没暖气,每天早上五点起来背台词,晚上回来就在小院子里对着月光练哭戏。”刘欢颖在某次采访里说起这段,语气轻得像在说别人的事,“那时候最怕接到家里电话,怕爸妈问我‘钱够不够花’,其实我已经啃了一星期馒头就咸菜。”直到大二,她被一位副导演看中,在网剧灵魂摆渡里演了个小女鬼,虽然台词就三句,但她揣摩了一个星期:“怎么才能让人怕,又不让人觉得恶?”最后出来的效果是,观众既怕她又心疼她,连刘欢老师后来看到那段戏,都托人转达:“这孩子,演戏有股傻劲儿,难得。”
不走“捷径”,却踩出了自己的路
因为名字里有“欢”和“颖”,刘欢颖总被人和两位前辈联系起来,她却从来没想过靠这层关系“蹭热度”。“刘欢老师是音乐界的泰斗,我哪敢高攀?颖儿师姐我很早就认识,她拍戏特别拼,我跟着她学过不少东西,但也从没想过让她帮我争取角色。”她说自己进剧组,从来都是“试戏试到最后一轮,靠本事说话”。
拍长风渡时,她演的小丫鬟“小桃”是全剧的“笑点担当”,也是个“泪点担当”。有一场戏,小桃为了保护女主,被反派推下楼,摔得满脸是血,醒来后第一句却是“小姐没事就好”。这场戏拍了三条,第一条刘欢颖没哭,导演喊卡后她坐在地上发愣;第二条她流泪了,但导演说“不够疼”;第三条,她让化妆师在她腿上绑了沙袋,从二楼摔下时,手臂在地上擦破了皮,她愣是一声没吭,等镜头 cut 才趴在地上哭。最后那段戏播出时,弹幕炸了:“看她摔下去的心疼坏了”“这个演员是不要命吗?”
其实,像这样的“拼命三娘”戏份,刘欢颖早就习惯了。拍谁都知道我爱你时,她在雨里跑了三条街,为了表现出“哭着追爱人”的感觉,直接喝了半瓶醋,结果嗓子哑了三天;拍山海情的续集,她演扶贫干部,为了贴近角色,在宁夏的村子里住了一个月,晒得黑黢黢,老乡们都叫她“小闺女”。“我从来不怕苦,就怕角色立不住。”她说,“观众掏钱看电影、追剧,是来看‘人’的,不是来看‘明星’的。如果你演的角色,观众看完就忘了,那你还算什么演员?”
比“红”更重要的,是把“人”立住
如今,刘欢颖已经有十部作品待播,从古装剧到现实题材,从大女主到小配角,她来者不拒。有人说她“戏路太窄”,有人说她“不懂得包装自己”,她却笑着说:“我觉得好演员不该有‘戏路’,只有‘角色路’,什么角色能打动我,我就演什么。”
最近,她因为一段“素人采访”又小火了一把。记者问她“怎么看待流量明星”,她想了想,说:“流量是观众给的,不是靠买热搜、撕番撕出来的。我见过太多‘一夜爆红’的演员,结果下一部戏就查无此人,因为她们忘了,演员的根是戏,不是脸。”这段话发到网上,无数网友点赞:“说得太对了!”“现在的娱乐圈就需要这样敢说真话的演员”。
其实,刘欢颖的微博里,最多的不是自拍,而是“今日份功课”:抄写的台词、观察生活的笔记、和剧组的合影。她很少发动态,但每一条都带着温度:“今天收工看到保洁阿姨在捡片场的垃圾,突然觉得演员很渺小,所有为‘美’付出的人都很伟大。”“新剧本看哭了,原来好的故事真的能治愈人。”
有人说她“佛系”,但她却说自己是“清醒”。“娱乐圈的诱惑太多了,钱、名气、追捧,这些东西来的时候像洪水,稍微不理智就被冲走了。我只想慢慢来,等十年后,还有人记得我演的角色,那就够了。”
写在最后:好的演员,都是“时间的朋友”
现在的娱乐圈,总有人追求“出道即顶流”,有人把“红”当成唯一的追求,却忘了演员的“本职”是什么。但刘欢颖好像找到了自己的“节奏”——不争不抢,不骄不躁,把每一部戏都当成一次修行,把每一个角色都当成一次成长。
她不是“星二代”,没有背景可依;她也不是“流量宠儿”,靠资本堆砌热度。但她用十年时间,从啃馒头的“北漂小妹”到让观众记住的“实力演员”,走了比别人更长的路,也踩出了更稳的脚印。
就像她在某次采访里说的:“我母亲总说‘做人要像树,根扎得深,才能长得高’。我不是大树,但我想做一株竹子,几年不声不响,某天突然拔节,让所有人看到我的高度。”
那么,我们不妨等等看,这个在娱乐圈里“悄悄发光”的姑娘,未来还会给我们带来多少惊喜?毕竟,时间永远偏爱那些“认真做事”的人,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