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刘欢这次开口,说的哪句戳中了娱乐圈的症结?

前几天刷到一个后台采访片段,刘欢老师刚结束一场演出,坐在休息室的沙发上,手里拿着没喝完的矿泉水,被问到“现在娱乐圈最缺什么”时,他顿了顿,眼神扫过镜头,慢慢说了句:“缺‘不凑合’的较真劲儿。”

刘欢讲话了

说真的,这话像根小刺,悄悄扎在不少人的耳朵里。现在娱乐圈不缺热闹——热搜一天换八波,头条标题比刷短视频还快,连买个瓜都能分出十个热搜词条。可翻来覆去,除了“塌房”“离婚”“带货”,好像真没几样东西能在心里待得住。

刘欢老师算得上是娱乐圈里的“老古董”了,但这个“老”不是过时,是活得明白。他从80年代唱少年壮志不言愁火遍全国,到后来当好声音导师,再到近几年低调做音乐、教学生,几十年下来,没传出过什么八卦,作品倒是越磨越亮。这次他开口,没吐槽谁,没捧谁,就说了句大白话,可偏偏这大白话,让人觉得“啊,原来问题在这儿”。

刘欢讲话了

他说现在有些歌,“录音棚里修音修得跟假人一样,现场一开口就露馅”。这话是不是听着耳熟?这些年多少“舞台事故”闹得沸沸扬扬,从对口 lip-sync 到修音过度,再到后来干脆直接放伴奏,观众在看啥?在看“PPT 演唱会”?刘欢老师说当年他们录弯弯的月亮,“为了一个气口,能录一下午,歌手、录音师、混音师都在那儿琢磨,哪个气口能让情绪更顺”。现在还有几个人肯花一下午琢磨一个气口?忙着拍短视频、上综艺、直播带货,哪有时间“较真”?

他又提到“流量和作品的关系”,说有些年轻人“琢磨着怎么涨粉比琢磨怎么写歌还用功”。这话要是放在别的场合,估计得被粉丝围攻,但从刘欢嘴里说出来,怎么就那么让人服气?他见过真正的爆红——80 年代他的磁带卖多少大家知道,见过真正的流量也明白,流量是过眼云烟,作品才是立身之本。就像他自己说的:“你可以靠运气火一阵子,但你得凭本事活一辈子。”

刘欢讲话了

最让人琢磨的,是他那句“行业得允许‘慢’”。现在谁敢说“慢”?拍个剧恨不得两个月杀青,写首歌恨不得一天出三版,连综艺节目都恨不得“素人选出来当天就出道”。刘欢老师却说:“好东西哪有那么快?你把歌给听众,得经得起听,十年后还有人听,那才是本事。”想想他那些老歌,相约一九九八从头再来,哪首不是过了二三十年,现在听着 still 有味道?

有人可能说,现在节奏快,压力大,年轻人没办法。可刘欢老师当年压力大不大?90年代磁带盗版多厉害,演唱会筹备多辛苦,不一样是一首歌磨几个月?不是“没办法”,是“没心气”。他把这归结为“对行业的敬畏心少了”,以前觉得“出来唱歌,要对得起听众的耳朵”,现在觉得“出来唱歌,能赚钱就行”。这话虽然有点扎,但偏偏是实话。

看网友评论,有人说“刘欢老师一开口,就知道谁是真做艺术的”,也有人说“说得太对了,现在能静下心来磨作品的人太少见了”。确实,娱乐圈从来不缺热闹,缺的是能在热闹里守住本心的人。就像刘欢老师,这么多年没追过热搜,没炒过人设,就安安静静写歌、唱歌、教学生,结果呢?大家记住的永远是他那些有分量的作品,而不是他今天跟谁传了绯闻,明天发了什么自拍。

所以刘欢这次讲话,到底说了什么?其实没说什么惊天动地的大道理,就说了几句“老话”:别凑合,要较真;别只盯着流量,要盯着作品;别怕慢,好东西得磨。可偏偏这些“老话”,现在成了最稀缺的“新观点”。

说到底,娱乐圈的症结从来不是“缺流量”或“缺话题”,是缺了刘欢老师这样的人——敢说真话,肯做实事,心里有对艺术的敬畏,眼里有对观众的真诚。毕竟,观众又不傻,热闹看过千千万,最后记住的,永远是那些能戳进心里的东西。而能戳进心里的,从来不是“快”出来的,是“磨”出来的。

你说,这算不算给浮躁的娱乐圈,悄悄递了面镜子?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