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为啥连刘欢都说黄绮珊"华语乐坛少见"?听听她唱的灯塔就懂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在某档音乐综艺里,一个歌手开口的瞬间,让你放下手机,连呼吸都忘了。对我来说,那个时刻是黄绮珊在歌手舞台上唱灯塔——不是飙高音时的炫技,而是她唱到"家在前方,别怕受伤"时,声音里裹着的那种又痛又暖的东西,像直接戳在心上最软的地方。后来翻看采访,才发现连以挑剔著称的刘欢,都公开夸过她:"这个姑娘,是我这些年华语乐坛少见能把'唱情歌'唱成'讲人生'的人。"

刘欢评价黄绮珊

刘欢是什么人?华语乐坛的"活化石",玩转流行、美声、摇滚的全能导师,平时点评歌手少有客套,要么直接说"技巧没问题但缺了魂",要么直言"这首歌你没唱懂"。可他评价黄绮珊时,眼里总是带着点惊讶,像是发现了一块被埋没的宝:"她声音里的东西,不是练出来的,是'熬'出来的。你想啊,多少歌手走红就急着换风格、上综艺,她倒好,十几年不声不响,就在录音室里磨声音——磨得每个字都有故事,这才是真本事。"

这话得从黄绮珊的"熬"说起。知道她的人,大多是因为歌手里的"黄妈"——2013年,她带着灯塔回来一路炸场,拿了冠军,那时候大家才发现:"原来这个40多岁的姐姐,唱歌这么厉害。"可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之前,她已经"熬"了20年。20岁出道,组乐队、发专辑,结果专辑卖了不到2000张;后来去香港发展,签约公司倒闭,兜里只剩2000港币,在深圳罗湖的批发市场帮人卖衣服,晚上去酒吧驻唱补贴家用。有次采访她笑着说:"那时候做梦都想发一张能卖10万张的专辑,做梦都想,醒来还是得去批发市场搬货。"

刘欢评价黄绮珊

可就算日子再难,她也没丢过对音乐的较真。驻唱时,她非要练到凌晨三点,直到能把酒吧里80年代的英文歌,唱得比原唱还有味道;后来终于有了进录音室的机会,她非要求"这首歌的副歌,我要练100遍",制作人急了:"差不多就行了,观众听不出来。"她眼睛一红:"我听得出来,因为我每个音符都在跟自己较劲。"

这种较劲,在刘欢眼里格外珍贵。有次录节目,黄绮珊唱一首新歌,唱到一半突然停下来,跟导演组说:"不好意思,我觉得这个转音可以更碎一点,像心碎时那种抽噎的感觉。"刘欢在后台看着,后来跟导演说:"你看她,根本不是为了完成表演,是在跟歌曲谈恋爱啊——她把自己揉碎了,塞进每个音符里,所以你听她唱歌,不会只记住高音,会记住那种'啊,这就是我想说的却说不出的感觉'。"

现在回头看刘欢那句"华语乐坛少见",突然就懂了。现在的乐坛不缺技巧好的歌手,缺的是愿意"熬"的人——熬得住不被看见的苦,熬得住对技巧的偏执,更熬得住把心里那点事儿,老老实实交给歌声。就像黄绮珊唱的灯塔,没有华丽的编曲,就是她站在那里,用声音把你拉进她的故事里,让你听着听着,突然就想起自己那段"想放弃又舍不得"的时光。

所以啊,为啥刘欢要这么说?大概是因为在这个追求"短平快"的时代,还有像黄绮珊这样的人,用二十年熬一首歌的真心,用一辈子守着音乐这盏"灯塔"。你说,这难道不是华语乐坛最该有的样子吗?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