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刘欢一句"陶喆的歌,像熬了十年的老汤"?乐坛大哥的"狠话"里,藏着多少圈外人看不懂的门道?

说起华语乐坛的"活化石",刘欢排第二,估计没人敢排第一。从弯弯的月亮唱到我和你,从青丝到白发,他用四十多年的时间在歌坛立了块碑,上面写着"专业"两个字。而陶喆呢?90后、00后可能更熟悉他黑色柳丁里那个抱着吉他耍帅的"R&B天王",至今还有老粉说"华语乐坛再没陶喆这样的创作鬼才"。

刘欢评价陶喆

这两个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一个沉稳如山,一个灵动如水,偏偏在某个音乐节后台的采访里,撞出了火花。那天记者问刘欢:"现在年轻歌手里,您最看好谁?"他没提流量,不说唱作人,手指头轻轻敲了敲桌子:"陶喆啊,他的歌,得熬着听,像熬了十年的老汤,表面没花样,底下全是东西。"

这话听着像夸,可细品又觉得"不对劲"。老汤都讲究个"慢火炖",十年熬下来,味道是醇了,可这年头谁有那耐心?陶喆的歌,不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吗?爱,很简单的前奏一响,多少人跟着哼"我想就这样牵着你的手不放开",可你知道这歌里藏着多少和声层次吗?沙漠骆驼火了全网,可陶喆98年I'm OK里的黑色柳丁,吉他riff比它复杂十倍,编曲里塞满了弦乐、合成器、甚至中东元素的打击乐,普通听众可能就听个"吵",但懂行的就知道,这哪是写歌,简直是盖房子——每块砖都得严丝合缝。

刘欢评价陶喆

刘欢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是有光的。他聊陶喆的创作时,不像前辈提后辈,倒像俩酒友聊私藏:"你听普通朋友里那句'我对你付出的青春这么多年',尾音那个颤抖,不是设计好的,是唱到那儿他自己哽了一下。真东西,藏不住的。"

这话要是别人说,可能有人觉得"捧高踩低",但刘欢说,就有说服力。为什么?因为他自己就是个"熬老汤"的人。当年为好汉歌编曲,他带着团队在河南农村呆了半个月,跟着老乡学豫剧的拖腔,让交响乐团奏梆子戏的锣鼓点,老外听了直呼"这是中国版的歌剧",国人听了就觉得"这才是咱自己的音乐"。陶喆不也一样吗?90年代初去美国伯克利学音乐,回来把R&B揉进台语歌,用蓝调的转音唱台湾人的小情小爱,愣是把"洋玩意儿"唱出了东方味儿——流沙前奏那段钢琴,就是爱你里的小号,现在听也不过时,为什么?因为里头有"根"。

刘欢评价陶喆

可话说回来,现在还有多少歌手愿意"熬老汤"?有个音乐制作人在后台跟我吐槽:"现在的demo,恨不得一周出三首,副歌必须30秒内抓耳,歌词得押到'绝绝子',谁管你有没有情感?反正修音一修,嗓子全能上去。" 这时候再听刘欢那句"陶喆的歌得熬着听",突然就有点不是滋味。他不是在批评谁,是在提醒所有人:音乐的本质,从来不是"快",而是"深"。

有年轻记者问过刘欢:"那您觉得现在的年轻歌手,该怎么熬这'老汤'?" 他笑了,掏出手机放了段陶喆早期练声的录音,里头跑调、喘气声全在,但就是这种"不完美",才让他后来录今天你要嫁给我时,那句"我会对你好"听起来那么真诚。"熬汤不是故作高深,是把东西嚼碎了、咽下去,再吐出来才是自己的。陶喆当年为了找鼓点,听了整整三个月的黑胶唱片,现在还有几个人干这事?"

采访快结束时,刘欢突然说:"你们别总说我评价陶喆,其实他才是那个最懂我的人。" 原来有次颁奖典礼,后台有人调侃刘欢"现在歌不如当年火",陶喆正好路过,接了句:"刘老师的歌是地基,咱们现在盖的楼,都踩在他肩膀上。" 两个相差十几岁的音乐人,因为对音乐的那点"较真",成了忘年交。

这时候再看"刘欢评价陶喆"这事儿,哪是什么"乐坛大佬点点评",分明是两个"熬汤人"的隔空对话。刘欢知道,陶喆的歌现在可能不火,甚至被很多人"过时"了,但就像老汤一样,时间越久,越有味道;陶喆也明白,刘欢的"毒舌"从来不是挑剔,是对这个行业的爱护——怕年轻人跑太快,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所以下次再听小镇姑娘飞机场的10:30,别急着划走,不妨慢下来,像喝老汤一样,等那股醇厚的滋味漫上来。你会发现,刘欢说得没错:好东西,真的值得你花时间熬着听。毕竟,在这个"快餐音乐"当道的年代,愿意"慢下来"的人,才是真宝贝。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