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刘欢为何公开力挺王琪的歌?被唱遍大街的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到底藏着怎样的创作密码?

最近刷短视频,是不是总能听见那首“我的心爱在天边,天边有一片辽阔的大草原”?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火遍三年,至今还能在街头巷尾听到有人跟着哼,但你有没有想过——这首歌的创作者王琪,明明只是个普通人,怎么就能写出让全中国都流泪的歌?更让人意外的是,乐坛“定海神针”刘欢,前几天在某个音乐论坛上直接点出:“现在能像王琪这样把故事写进骨头里的创作者,太少了。”这句话一出,评论区直接炸了:连刘欢都为他站台,王琪的歌到底“神”在哪?

从“跑场歌手”到“国民创作者”:王琪的路,藏着普通人的热血

你可能没听过王琪的名字,但你一定听过他的歌。2020年,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突然在短视频平台爆火,歌词里“毡房外又有琴声响起,那是谁在弹奏冬不拉”的画面感,配上李晓东沧桑的嗓音,瞬间戳中了无数人的心。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的创作者王琪,在此之前已经在音乐圈“摸爬滚打”了十几年。

刘欢评价王琪创作的歌曲

他出生在内蒙古的一个普通牧民家庭,从小跟着羊群长大,捡过牛粪,放过羊,后来背着一把破吉他去酒吧跑场子,一天唱8小时赚200块。他说自己写歌“没啥技巧,就是心里有啥就写啥”,可恰恰是这种“没技巧”,反而成了他的杀器。可可托海的牧羊人里,他没写惊天动地的爱情,只写了一个牧羊人隔着山河的思念——“心上人我在可可托海等你,当他们掠过大草原,带走我所有的思念”——画面朴素得像自家院里的羊群,却让无数在外打拼的人听得鼻酸:“这不就是我自己吗?想家的时候,连风都带着草原的味道。”

刘欢在评价这首歌时,特意提到“现在的创作太‘满’了,非要把情爱、名利都堆进去,反不如王琪这样‘留白’的力量”。说白了,王琪的歌没刻意煽情,却让每个听的人都能把自己的故事嵌进去——这是多少专业写作者求不来的天赋?

刘欢的“挑剔”与“认可”:好歌,到底要“沾地气”还是“玩花活”?

作为乐坛的“老大哥”,刘欢的评价一向以“毒舌”著称。他曾在中国好声音直言学员“技巧比内容多”,也批评过一些“口水歌”太“水”,但唯独对王琪的创作,用了“难得”两个字。

“王琪的歌,我第一次听就觉得‘对味’。”刘欢在某次访谈中说,“他不用复杂的和弦,也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编曲,就是一个故事,一段旋律,但你能看见画面,能闻到风里的草香。现在很多创作者总想着‘创新’,却忘了音乐的本质是‘传递’,是让听的人‘有感’。”这话其实戳中了很多人的痛处:这些年我们听过太多“网红神曲”,旋律洗脑,歌词却经不起推敲,“爱情就像蓝天白云”“晴空万里”这种套话翻来覆去,听完就忘。可王琪的歌,你哪怕只听一句“我穿过大半个沙漠去爱你,听见你说马头琴在哭泣”,心里就咯噔一下——这不是编的,这是他年轻时在牧区采风时,真实听见的马头琴声啊。

刘欢的认可,与其说是对一个歌手的肯定,不如说是一种呼吁:别让音乐飘在天上,它得踩在泥土里。就像他自己唱的千万次的问,从90年唱到现在,靠的不是技巧,是每个普通人对命运的好奇和追问;王琪的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能火这么久,也不是运气,是他对生活的观察——牧羊人的思念,不就是每个出门在外的人,对家乡和亲人的牵挂吗?

为什么我们都需要“王琪式”的歌?因为故事里,都有我们自己

现在很多人听歌,图个轻松,刷短视频时听到前奏就想划走,但王琪的歌不一样。你可能会在加班到深夜的公交车上,突然想起“毡房外又有琴声响起”;可能会在给家里打电话时,爸妈说“这边下雪了”,心里猛地一酸,像被歌词扎了一下。

这就是好歌的力量——它不解决你的具体问题,却能让你在某个瞬间觉得“有人懂我”。刘欢说:“音乐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是普通人的情绪出口。”王琪的歌,就像草原上的牧羊人,不声不响,却把所有人的思念都赶进了羊群,随着风飘向了远方。

所以回到开头的问题:刘欢为何力挺王琪?或许因为在这个“快消音乐”的时代,像王琪这样愿意“慢慢来、踏实写”的创作者,太珍贵了;而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能打动无数人,不过是因为——它唱的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下次再刷到这首歌,不妨停下来听完,说不定你会发现,那个“牧羊人”的思念里,也有你的一份。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