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刘欢为何对叶丽仪的点评,让娱乐圈真正沉静下来?

说实话,当你刷遍满屏的“热搜”“撕番”“人设崩塌”,突然看到一个真正沉下心聊“艺术”的片段时,会是什么感觉?前几天刷到刘欢在某个音乐后台聊起叶丽仪的视频,我愣是听完了整段——没提热搜,没炒CP,甚至没说几句场面话,就只聊嗓子、聊情感、聊一个歌手站在台上时,到底该用什么跟观众“较劲”。

叶丽仪这个名字,年轻观众可能有点陌生,但只要听到上海滩那句“浪奔,浪流”,DNA就该动了。香港乐坛大姐大,六十年代出道,唱了半个多世纪,嗓子从清亮到醇厚,就像陈年的普洱,越品越有味。刘欢呢?内地乐坛的“活化石”,开口闭口就是“音乐的本质”,可这次聊叶丽仪,他居然收起了往日的“理论派”架势,说了句特别实在的话:“你知道什么是老天爷赏饭吃吗?叶丽仪老师那嗓子,就是摆在哪儿,别人怎么学都学不像的‘老天爷赏饭’。”

先说说叶丽仪到底“牛”在哪。刘欢在视频里提到“穿透力”,我特意翻出她1980年代的现场看,真被吓了一跳。没有修音,没有伴舞堆砌,就一支麦克风,站在舞台中间,开口能把屋顶掀了。上海滩的高音,她不是用蛮力喊,是像从丹田里推出来的一股气,稳稳地托着每个字,既有女声的柔,又有江湖的刚,听的人鸡皮疙瘩掉一地。刘欢说:“好歌手唱歌,不是让你听她技巧多厉害,是让你相信她唱的这件事是真的。”叶丽仪唱万水千山总是情,你能感觉到她眼里有故事;唱祝福,你知道那是真的在跟人告别——这种“真”,现在多少年轻歌手练得出来?

刘欢点评叶丽仪

再说说刘欢这次的“点评”,为什么让娱乐圈“沉静”下来。要知道,刘欢在业内是什么地位?专业到什么程度?他提携过多少后辈,也批评过多少“流量歌手”,但这次聊叶丽仪,他没说“现在年轻人不如老一辈”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话,反而放低姿态,说自己年轻时第一次听叶丽仪唱上海滩,直接在后台愣住:“这怎么做到的?气口、换声、高音,就像写好的剧本,每个字都在该在的位置上。”

最打动我的,是他说“叶丽仪老师从不在乎‘时尚’的东西,只在乎‘对不对’”。什么意思?就是唱歌不追潮流,不玩花活,就琢磨“我唱的这个音,是不是最准确的?这个情感,是不是最到位的?”刘欢举了个例子,说有一次叶丽仪录音,为了一个“啊”字的尾音,录了十几遍,不是因为音准不对,是因为“今天嗓子状态不好,这个‘啊’里少了点‘劲儿’,对不起这首歌”。现在还有歌手这么较真吗?录音棚修音一修,现场开麦一跑调,粉丝就说“状态不好”“太累了”,可叶丽仪那会儿,一场演唱会下来,汗湿三套演出服是常事,照样字字珠玑。

其实娱乐圈不缺“点评”,缺“真点评”。有的是“吹捧式点评”,夸得天花乱坠,转头就忘了;有的是“踩一捧一”,靠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像刘欢这样,老老实实聊“艺术”,聊“敬畏”,聊一个歌手一辈子该守住的东西的,真的少见。他说叶丽仪“不是在‘演’歌手,是在‘当’歌手”,这话听着简单,其实分量很重——现在多少歌手,把舞台当秀场,把唱歌当工作,少了叶丽仪那股子“用命唱歌”的拼劲儿,也少了刘欢那股子“较真艺术”的执着。

可能有人会说:“都什么年代了,还聊这些‘老一套’有什么用?”可你想想,为什么上海滩现在听还是经典?为什么叶丽仪八十多岁开演唱会,票照样秒光?刘欢的点评,其实点破了一个真相:艺术这东西,从来跟“流量”“热度”没关系,跟“用不用心”“有没有敬畏心”强相关。现在娱乐圈太吵了,吵得大家忘了音乐最初的样子——不是用来博眼球的,是用来打动人的;不是玩技巧的,是用来传递情的。

所以,当刘欢说出“叶丽仪老师那嗓子,是咱们华语乐坛的‘定海神针’”时,为什么娱乐圈会沉静下来?或许因为这段话里,没有“顶流”“C位”,只有“歌手”“作品”和“岁月”;没有“撕扯”“博弈”,只有“尊重”“传承”和“热爱”。这大概就是真本事吧:不说废话,只聊干货;不追热点,只谈价值。

说真的,现在这样的“点评”,比一百个热搜都值得看。毕竟,能让一个行业真正进步的,从来不是喧嚣,而是像刘欢和叶丽仪这样的人,用一辈子守着那颗“较真艺术”的心。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