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从“胖了30年的刘欢”到“60岁唱3小时高音不喘,他凭什么把‘健康’唱成了事业底气?”

2016年中国好声音录制现场,当刘欢推着椅子缓缓走向导师席时,镜头扫过他的侧脸——曾经圆润得过分的脸庞明显清瘦了,眼角的皱纹舒展了不少,连走路都带出了几分利落。观众席里有人小声议论:“这刘欢,瘦了真年轻。”可坐在他身边的那英却笑着摇头:“你懂什么,人家这是‘用命换的体面’。”

刘欢康

一、当“歌唱家”被医生判了“缓刑”:健康这根弦,松不得

很多人对刘欢的印象,还停留在90年春晚上“一把吉他唱千万次的问”的沧桑大叔,或是好汉歌里“大河向东流”的豪迈。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用声音养活几代人”的歌者,曾离“告别舞台”只有一步之遥。

刘欢康

早年间,刘欢的事业像坐了火箭——唱片卖破百万,演唱会场场爆满,连张艺谋都追着要他为北京人在纽约写主题曲。可就在他最“红”的时候,身体却敲响了警钟。2010年,他在体检中查出了脂肪肝,医生拿着报告单直截了当:“刘老师,你这肝脏已经‘顶’不住了,再胖下去,别说唱歌,连正常走路都费劲。”更让他后怕的是,一次录制节目时,他刚唱完两句就突然头晕,眼前发黑,足足缓了十分钟才缓过神来——那是心脏在“抗议”。

后来他在采访里苦笑:“那时候总觉得,拼事业就得拿身体换,结果发现身体‘罢工’了,事业也就没了根。”原来,那个曾在舞台上唱“心若在梦就在”的男人,差点因为“不在意”,把自己的梦唱碎了。

刘欢康

二、不是“瘦得快”,而是“活得慢”:他把“养生”过成了“生活日常”

刘欢的“逆袭”,从不是靠什么“速效减肥法”。他说:“健康这东西,就像攒钱,平时不存,等急用就晚了。”

首先是“戒口”。刘欢曾是“无肉不欢”的北方汉子,尤其爱红烧肉、炸酱面,顿顿离不开。但为了肝脏健康,他硬是把口中之爱变成了“过眼云烟”——家里的红烧肉没了,换成清蒸鱼;夜宵的泡面换成蔬菜沙拉;连最爱的啤酒,也换成了温热的白茶。有次朋友聚会端来烤串,他盯着看了半分钟,夹起一串又放下:“不了,我这‘老机器’经不起折腾了。”身边的人笑他“活得像苦行僧”,他却说:“这不是苦行,是给身体减负。”

然后是“动起来”。刘欢以前最怕运动,觉得“唱歌就是最好的运动”。后来才知道,唱歌练的是气息,强的是心肺,却练不动肌肉。他开始请健身教练定制计划:每天早上游泳40分钟,下午跟着音乐做拉伸,连录节目前都要在后台活动关节。有次拍到他在场边压腿,汗湿了后背还笑着对镜头说:“现在这腿脚,比20年前还灵活。”

最绝的是他的“慢哲学”。刘欢现在很少接“连轴转”的活儿,他说:“年轻时觉得‘忙’是光荣,现在觉得‘闲’是本事。”每天雷打不动要睡足7小时,睡前不看手机,只听会儿古典乐;录音棚里从不赶进度,“嗓子累了就歇,唱不好不逼自己”——这种“不较劲”的心态,反而让他的声音越来越有韧性。

三、60岁的“刘欢”,为什么比30岁还“能打”?

2023年,刘欢在“声生不息”舞台上再唱弯弯的月亮,63岁的他站在聚光灯下,声音依旧清澈高亢,气息稳得像年轻人。观众弹幕刷屏:“这肺活量是开了挂吗?”“我妈说听他唱歌,血压都降下来了。”

其实,健康给他的从来不是“返老还童”的奇迹,而是“可持续发光”的底气。以前他唱好汉歌要靠喝浓茶提神,现在靠的是每日游泳练出的强健心肺;以前录专辑一录就是12小时,现在每天最多4小时,剩下的时间陪女儿、陪妻子——他说:“现在唱歌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为了‘享受自己’。”

有记者问他:“您觉得健康和事业,哪个更重要?”他看着窗外笑了:“没有健康,事业连个‘玻璃罩’都算不上,一碰就碎。但有了健康,事业才能变成‘老玉’,越盘越亮。”

四、从“刘欢”到“普通人”:健康的真相,从来不是“明星特权”

总有人说:“明星有条件养身体,我们普通人哪有时间?”可刘欢的故事里,没有私人医生、没有昂贵补品,只有“把健康当回事”的认真。

他会在加班时提醒自己“站起来走两步”,会在吃外卖时多要一份“蔬菜沙拉”,会在熬夜加班后第二天“补个回笼觉”——这些事,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

就像他在一次演讲中说:“别总说‘等我忙完这阵’,可健康这东西,从不等你忙完。就像播种,你平时不浇水,秋天哪来收获?”

所以啊,别再用“没时间”当借口了。刘欢从“差点告别舞台”到“60岁还能唱高音”,用30年时间证明了:健康从来不是“老天赏的饭”,是自己“一口一口吃出来的,一天一天攒出来的”。

下一次,当你想熬夜加班、想暴饮暴食、想“熬过去再说”时,不妨想想那个在泳池里游得气喘吁吁、却笑着说“为了能多唱几年”的刘欢——毕竟,没有什么比“能一直唱自己想唱的歌”,更让人羡慕了。

你觉得呢?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