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刘欢牵手字节跳动?当音乐“匠心”遇上互联网“流量”,这场组合能改变行业规则吗?

提到刘欢,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好汉歌里“大河向东流”的豪迈,还是弯弯的月亮里“忧伤”的温柔?亦或是我是歌手里稳坐“导师王”座位的沉稳?对于80后、90后来说,刘欢的声音几乎是青春的BGM——他像个“老江湖”,总能在浮躁的娱乐圈里守住一块音乐的“自留地”,不追热点、不玩流量,却用一部作品立住一座标杆。可最近,一个消息却让不少人犯了嘀咕:这位习惯了“慢半拍”的音乐老炮儿,怎么会和“字节跳动”这种互联网流量巨头扯上关系?

刘欢字节跳动

说起来,字节跳动这几年在娱乐圈的“存在感”可太强了。从抖音上随处可见的“神曲”到汽水音乐对市场的搅动,再到横跨短视频、长视频、直播的生态,它似乎总能在“流量”和“内容”之间找到自己的节奏。但问题也来了:靠算法和流量起家的互联网公司,真的能懂“音乐”这种需要沉淀的艺术吗?而一头扎进互联网大潮的刘欢,又会不会被“流量逻辑”带着跑偏?

刘欢的“倔”:“音乐不是快消品”

刘欢字节跳动

了解刘欢的人都知道,他身上有股“拧巴”劲儿。90年代,当港台流行乐涌入大陆,满大街都在唱“甜蜜蜜”“爱你一万年”,他偏要啃下红楼梦中葬花吟枉凝眉这些“硬骨头”,用交响乐的恢弘重新诠释古典文学,结果愣是让“87版红楼梦”的音乐成了几代人的白月光。后来参加我是歌手,别人拼的是改编技巧、舞台效果,他却选了从头再来这样“扎心”的歌,光是一个“磨磨唧唧”的开头,就唱出了底层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与倔强——他说:“歌要能钻进人心里,不是耳朵里。”

这些年,他几乎谢绝了所有“赚钱快”的综艺邀约,却肯花三年时间带着100个农村孩子做“音乐扶贫”,他说:“这些孩子没见过钢琴,但他们的声音里有最干净的东西。”他还当过青歌赛评委,别的导师看选手“颜值”“话题”,他却揪着“咬字”“气息”不放,甚至因为选手把“赶路”唱成“苦路”当场“发飙”——在刘欢眼里,音乐是有“门槛”的,不是谁都能唱,也不是谁都能随便改。

可现在的问题是:这个习惯了“十年磨一剑”的音乐人,要怎么适应字节跳动“日更千条”的节奏?字节旗下抖音的“神曲”来得快去得也快,一首挖呀挖能火遍全网,三个月后可能就被遗忘了——这跟刘欢推崇的“经典音乐”简直是两个极端。难道他真的要放下“匠心”,去追互联网的“流星”?

字节的“局”:流量时代,缺的不只是流量

字节跳动真的只懂流量吗?恐怕也不全是。你看抖音上,那些翻唱青藏高原的普通网友能获赞百万,京剧大师王珮瑜的“京剧小课堂”能让年轻人主动搜“程派”;汽水音乐上线时,字节就打着“让好音乐被更多人听见”的旗号,签下了不少小众乐队。说白了,字节早就发现:纯靠“算法喂神曲”用户会审美疲劳,想要留住人,得有点“硬核内容”。

但“硬核内容”的门槛在哪里?音乐不像短视频,拍个搞笑段子就能爆,它需要专业的耳朵、深厚的积累,更需要能沉下心的人。字节有流量、有技术,缺的恰恰是刘欢这种“把音乐当命”的“把关人”。你想想,如果刘欢在抖音开个“刘欢的音乐课”,讲讲好汉歌的作曲逻辑,或者带大家听听被遗忘的民歌经典,会是什么效果?说不定,现在的“流量小孩”里,就会多几个真心爱音乐的人。

更重要的是,字节现在缺的还有“调性”。提到腾讯,大家会想到“社交生态”;提到阿里,大家会想到“电商娱乐”;但字节好像总差个“魂”——是“娱乐”,还是“文化”?如果刘欢真能把字节的音乐业务带上“匠心”的路,那它不仅能摆脱“娱乐至死”的标签,说不定还能变成互联网音乐界的“黄埔军校”。

音乐和互联网,真的能“双向奔赴”吗?

有人说,刘欢和字节的结合,就像“牛刀杀鸡”——这位音乐圈的“扫地僧”去掺和互联网的“流量大战”,实在有点大材小用。但你仔细想想,现在的音乐产业,难道不正是需要“牛刀”吗?

你看,现在有多少音乐人为了上热门,拼命写“口水歌”“标题党”,歌词无脑,旋律重复,结果歌红了,人却垮了;又有多少经典老歌,因为“不符合算法逻辑”被埋没在角落。如果字节能用刘欢的“专业眼光”去筛选音乐,用它的“流量优势”去推广好作品,那结果会怎样?说不定,二泉映月能被00后重新改编,西北民谣能从抖音火到全国,这才是“科技向善”的样子。

当然了,也有人担心:刘欢会被字节的“流量思维”带偏吗?毕竟互联网的世界里,“速度”永远比“深度”重要。但凭刘欢对音乐的执拗,他大概率不会低头——就像他在节目里说的:“我可以在台上玩命,但绝不会为了玩命玩音乐。”他更像一个“闯入互联网江湖的侠客”,用自己的规矩,改写这里的“江湖法则”。

最后的话:流量会过去,匠心能留下来

说到底,刘欢和字节跳动的“联姻”,不管真假,都戳中了一个痛点:在这个万物皆可“流量化”的时代,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音乐?是转瞬即逝的“神曲”,还是能传唱一辈子的“经典”?

或许答案就在刘欢的那句话里:“音乐不能只属于排行榜,它应该属于每一个需要它的人。”字节有让音乐“被听到”的能力,而刘欢有让音乐“值得被听到”的底气——如果这两者真能走到一起,那受益的不仅是音乐人和听众,整个行业或许都能找到一条“流量”和“匠心”共生的路。

所以,回到开头的问题:刘欢牵手字节跳动,能改变行业规则吗?我觉得,至少已经有人在试着改变了——毕竟,当“匠心”遇上“流量”,好戏才刚刚开始。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