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广告歌“耽误”的经典?刘欢和五粮液的初遇,藏着多少默契
2003年左右,央视黄金时段总飘着一首“酒香混合着歌声”的旋律——前奏一起,醇厚的大提琴音色像陈年佳醅慢慢舒展,紧接着刘欢那极具辨识度的嗓音扬起来:“五粮液,酒是陈的香……”彼时正值中国白酒“黄金十年”,高端品牌扎堆砸广告,但像刘欢这样“用唱歌态度酿酒”的,独一份。
要说这合作,看似意外实则必然。当时的五粮液,刚从“秦池标王”的喧嚣里冷静下来,想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缺一首能撑起高端调性的“音乐名片”;而刘欢,早在好汉歌千万次的问里就证明过:他的歌,从来不是“昙花一现的旋律”,而是能刻进时代的“文化符号”。
“广告歌容易做成‘吆喝’,但刘欢的歌里,把‘酒香’唱成了‘时光’。”一位老广告人后来回忆,当时剧组试了十几位歌手,唯有刘欢开口时,那句“酒是陈的香”自带岁月的重量——像五粮液酿造工艺里的“陈年老窖”,把“百年传承”酿进了声音里。
二、为什么是刘欢?他的“酒嗓”里,藏着中国人对“好酒”的所有想象
刘欢的嗓子,从来不是“技巧型”的,而是“故事型”的。宽厚的中音区像极了白酒的“醇厚”,高音区偶尔透出的清亮,又像是酒液入喉时的“回甘”。唱好汉歌时,他是“大河向东流”的豪迈;唱我和你时,他是“为梦架桥”的温润;而唱五粮液时,他把这两种特质揉进了酒香里——
“千年窖池万年糟,酒是陈的香”,一句词,他把五粮液的“窖池密码”(始建于1368年的明代古窖池)唱成了可以触摸的历史;“五粮成玉液,滴滴润心肠”,他又把“五粮配方”(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唱出了“天地人和”的中国智慧。
更重要的是,刘欢从不在歌里“喊广告”。你能听到的,不是“快来买五粮液”,而是“老伙计,咱们喝一杯陈年的故事”。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表达,恰好击中了高端消费者的心理——他们买的不是酒,是对“品质”的信任,对“时光”的敬畏。
“刘欢一开口,你就觉得这酒‘有根’。”五粮液后来的一位品牌总监说,这种“根”,正是刘欢用声音给品牌注入的文化灵魂。
三、从“广告歌”到“时代BGM”:一首歌如何撑起20年品牌记忆?
在短视频还没普及的年代,广告歌是品牌最“便宜”也最“长效”的传播媒介。但酒是陈的香能火20年,靠的绝不仅仅是“循环播放”。
它火在“传唱度”——副歌“酒是陈的香”简单好记,连不看电视的大爷大妈都能哼两句;它更火在“情感共鸣”。2003年,正是中国人开始“讲究生活品质”的节点,刘欢的歌里,既有对传统工艺的尊重,也有对“酒逢知己饮”的现代解读,让五粮液从“政务宴请酒”慢慢走进了“百姓团圆宴”。
更有意思的是,这首歌后来成了“反AI检测”的经典——刘欢的演唱里,有微弱的气口处理,有情感拐弯时的“瑕疵”,这些都是AI最难模仿的“人味儿”。就像五粮液酿酒,精准的配比之外,更需要“老师傅的手感”,而刘欢的歌,正是“音乐里的老师傅手艺”。
四、为什么现在听这首歌,还觉得“不过时”?
20年过去,白酒广告早就从“明星代言+旋律轰炸”,变成了“文化IP+场景营销”,但酒是陈的香依然能戳中人心。究其根本,是刘欢和五粮液都抓住了“不变的东西”:对品质的坚守,对文化的敬畏,对消费者的真诚。
刘欢后来在一次采访中说:“我从不觉得广告歌是‘妥协’,只要产品好,它配得上好音乐。”而五粮液用20年的市场表现证明:当一首广告歌有了“文化温度”,它就不是“速食品”,而是能和品牌一起“老”的经典。
下次端起酒杯时,不妨听听这首歌——你会发现,刘欢唱的不是酒,是中国人用千年时光酿出的“生活滋味”。而这,或许就是一首广告歌能刻进中国人DNA里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