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后台收到个留言:“你说娱乐圈叫‘刘欢’的人有几个啊?除了那个唱好汉歌的,还有没有别的?”我愣了下——毕竟刘欢这三个字,在华语乐坛几乎等同于“活着的传奇”,但仔细一想,这世上同名同姓的人可太多了,凭什么娱乐圈就不能有第二个“刘欢”?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说说,那些年和歌坛刘欢“撞名”的人,到底都是来头不小还是普通路人。
娱乐圈内的“刘欢”?还真不好找
先说句大实话:要在娱乐圈里扒拉出第二个叫“刘欢”的艺人,难度堪比找没唱过弯弯的月亮的广东人。为啥?不是“刘欢”这名字多金贵,而是歌坛刘欢的地位太高——从1987年北京国际和平年演唱会一嗓世界需要真心英雄惊艳四座,到后来好汉歌霸屏春晚,从头再来成下岗工人的励志BGM,这名字早就和“国民级音乐教父”绑死了。
同行们避讳吗?倒也不全是。但你想啊,一个叫“刘欢”的新人歌手出道,记者一采访,网友一搜,满屏都是歌坛刘欢的经典老歌,这新人的路得多难走?前两年有个选秀节目有个选手叫“刘灏龙”,差点用了“刘欢”当艺名,直接被节目组叫停了——不是不让用,是怕“消费”前辈的名气,也怕自己被“比下去”。所以你看,娱乐圈内真正敢顶着“刘欢”本名打拼的,少之又少,就算有,要么是圈外人,要么是小众行业里的“非主流”。
体育界的“刘欢”:扑过多少次点球,谁还记得?
要说“撞撞名”也不全是坏事,至少体育圈就有个“刘欢”,虽然没歌坛刘欢那么家喻户晓,但在球迷心里也算是“熟脸”。他就是前中超守门员刘欢,1987年出生于辽宁大连,身高1米92,门将位置,巅峰时期在山东鲁能和天津泰足都当过主力。
你别说,这俩“刘欢”还真有点“跨领域默契”:歌坛刘欢靠“嗓子”吃饭,体育刘欢靠“手”吃饭——一个在舞台上开口就是天籁,一个在球场上伸手就是神扑。2017年天津泰足和上海申花的比赛,最后时刻刘欢飞身扑出埃尔克森的单刀,直接帮球队保住1-1的平局,赛后球迷都叫他“门线欢哥”。只不过吧,体育圈的流量毕竟有限,这“刘欢”的名气,也就止步在资深球迷圈里了。要是哪天体育刘欢扑点球扑出花儿来,说不定能蹭蹭歌坛刘欢的热度——当然,这玩笑开不得,扑点球可是守门员的“生死线”。
舞台之外的“刘欢”:戏台上的老生,讲台上的园丁
你以为撞了“刘欢”的名,就非得往娱乐圈体育圈挤?大错特错!在小地方的文化圈、教育圈,藏着不少“宝藏刘欢”。
比如河南豫剧团的刘欢,主攻老生,唱的是穆桂英挂帅花木兰这类传统剧目。这位刘欢老师不像歌坛刘欢那么张扬,但一开口自带“豫剧味儿”,高亢处如裂帛,婉转时若流水,河南的老戏迷提到他,都得竖个大拇指:“小刘欢的嗓子,是练家子!”还有个更低调的,云南山区的乡村教师刘欢,在大理洱源的一个小学教了20年语文,同时还是校合唱团的“兼职指挥”。他带的农村孩子,多次在全县文艺汇演拿奖,有次排练我和我的祖国,孩子们问:“刘老师,您为啥也姓刘呀?”他笑着说:“因为姓刘的人都喜欢把快乐和美好带给大家。”——这话,跟歌坛刘欢用歌声传递力量,倒是不谋而合。
普通人的“刘欢”:每个名字都是独一无二的印记
聊到这里你可能也发现了:所谓的“刘欢”,从来不止一个。歌坛刘欢是舞台上的传奇,体育刘欢是赛场上的斗士,豫剧刘欢是艺术的传承者,乡村教师刘欢是孩子们的“光”……他们或许没有聚光灯,没有千万粉丝,但都在自己的“赛场”上,把“刘欢”这个名字活出了自己的样子。
其实仔细想想,“刘欢”这俩字听着就喜庆,“刘”是大姓,“欢”是快乐,谁不想给自己孩子取个又吉利又顺口的名字?所以说,甭管是哪个行业的刘欢,能因为同一个名字被联系起来,本身就是缘分。下次再有人说“刘欢”,别急着默认是唱歌那位,说不定是某个扑点球的守门员,或是某个唱豫剧的老先生,又或是某个在山村里教书的普通老师呢?
最后问一句:你身边有叫“刘欢”的人吗?他们又有着怎样的故事?评论区聊聊,说不定下一个“宝藏刘欢”,就在你我身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