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中国娱乐圈的“定海神针”,刘欢和陈佩斯绝对算得上是两个横跨时代的老炮儿。一个用弯弯的月亮好汉歌唱了几代人的人生,一个小品吃面条羊肉串笑了几十年的肚子。但你见过他们年轻时的样子吗?今天翻出两张泛黄的旧照,别说,连我都愣了——那个留着毛寸、穿的确良衬衫的愣头青,居然是现在大胡子成套的刘欢?而那个 skinny 得像根豆芽菜、眼睛滴溜转的瘦高个,竟后来成了咱们熟悉的“傻个儿”陈佩斯?
先说说刘欢这张照片,大概是他30岁刚出头的样子。地点估计是在北外的校园里——对,你没看错,这位后来华语乐坛的“活化石”,当年可是北外英语系的高材生。照片里的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衬衫,袖子卷到手肘,露出的小胳膊瘦得根根分明,头发是刚剪过的“毛寸”,额前还留着点没焐热的碎发,嘴角微微翘着,手里捧着本书,眼神亮得跟夜空的星星似的,哪有半分现在舞台上“大衣一裹、胡子拉碴”的大佬样?
要不是照片背面写着“1990年,少年壮志不言愁录制后台”,我打死都联系不到这个“愣头青”就是后来唱“大河向东流”的刘欢。你看,那时候的他刚从北外毕业没两年,因为给电视剧便衣警察唱主题曲一炮而红,走在路上说不定还会被认成“刚毕业的学生仔”。谁能想到,这个青涩得像邻家大男孩的青年,后来会成为华语乐坛的“教科书级”人物?从弯弯的月亮的温柔,好汉歌的豪迈,到从头再来的沧桑,他的嗓子就像岁月酿的酒,越听越有味,而这瓶酒最初的“酒曲”,就藏在这张旧照的青涩眼神里。
再说说陈佩斯的照片,这张更绝,是他25岁刚从战友文工团出来那会儿。照片里的他穿着件紧身红毛衣,下面是条扎眼的绿军裤,脚踩一双白球鞋,瘦得像根刚抽芽的柳树枝,下巴尖得能戳人,眼睛却瞪得溜圆,嘴角还叼着半根没点燃的“烟”——当然,那是道具,他那时候哪会抽烟?
要说这张照片最“戳人”的地方,不是穿着花哨,而是他脸上的“戏”。明明是一张娃娃脸,却硬是挤出了跟年龄不符的“老练”,眉头微蹙,眼神里带着点“不服输”的倔,活脱脱一个“想在小品界闯出一片天”的愣头青。你可能想不到,这个瘦得跟猴似的青年,后来会和朱时茂搭伙,把小品从“语言类节目的点缀”,做到了“春晚的台柱子”。从吃面条里饿肚子的小演员,到羊肉串里满口“羊肉串!羊肉串!”的小贩,再到主角与配角里想“当主角”的“眼镜”,他用一个个鲜活的角色告诉我们:喜剧不是“哗众取宠”,而是把生活里的“苦”嚼碎了,变成“笑”给大家吃。
你看,现在63岁的刘欢,虽然头发白了、胡子长了,但只要一开口,还是那个能把人心都唱软的“实力派”;69岁的陈佩斯,虽然发际线高了、肚子大了,但只要一演小品,还是那个能让全场笑喷的“喜剧之王”。可当年他们年轻的这张照片里,谁能想到这两个“青瓜蛋子”,后来会成为咱们中国娱乐圈的“双璧”?
说真的,翻着这两张照片,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守着电视看春晚的日子。那时候不懂什么“艺术价值”,只知道刘欢的歌“听着带劲”,陈佩斯的小品“看着逗乐”。可现在再回头看看,才发现原来那些让我们笑、让我们哭的作品背后,藏着他们年轻时所有的“不容易”。刘欢当年为了练嗓子,每天天不亮就去操场喊嗓子;陈佩斯当年为了一个小品的眼神,可以在镜子前练一下午——这些照片,就是他们“从青涩到传奇”的最好见证。
你说,岁月是不是挺有意思?它把两个年轻得像“青苹果”的少年,酿成了现在“醇厚如酒”的老艺术家。但无论时间怎么变,他们藏在作品里的“真”和“诚”,永远不会变。下次再听刘欢的歌,不妨想想那个穿蓝衬衫的毛寸青年;再看陈佩斯的小品,不妨回忆一下那个穿红毛衣的瘦高个。毕竟,我们怀念的不仅是他们,更是自己跟着他们一起长大的青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