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刘欢雨:那个在乘风2024被骂‘德不配位’的‘破音姐’,凭什么前经纪人说她‘躺赢’最可惜?”

最近刷社交软件,总能刷到刘欢雨的名字。点进去不是舞台失误的GIF,就是“假唱划水”的热搜,评论区更是吵得不可开交——有人说她“占着茅坑不拉屎,把好牌打得稀烂”,也有人力挺“业务能力被滤镜埋没,公司不做人害了她”。

刘欢雨

说实话,第一次在乘风2024初舞台看到她时,我也皱过眉。顶着“刘欢女儿”的光环出道,唱跳却像“强行营业”,尤其是那首原创雨季,高音破音得连耳机都盖不住,当时弹幕都在刷“资本恶行”“内定出道”。可后来看完她悄悄在后台练习的vlog,又突然觉得,这姑娘好像没那么简单。

“她不是没天赋,只是没被好好‘养’”

刘欢雨

很多人不知道,刘欢雨的“星途”从出生起就被铺好了。刘欢当年在春晚唱好汉歌时,台下就有媒体小声讨论:“这孩子以后肯定也搞文艺。” 果不其然,18岁她被送出国学音乐,21岁回国就签了国内 top 的娱乐公司,资源好到让圈内人眼红——刚出道就搭一线男星拍电影,上歌手当踢馆嘉宾,甚至传闻某综艺直接为她改了赛制。

可这些“开挂”经历,反而成了她的“原罪”。大众盯着她“刘欢女儿”的身份不放,却没人注意她专辑里的原创词曲全是自己熬夜写的;嘲笑她舞台生涩,却没看到她为了练一个wave动作,在镜子前站到腿软;综艺里偶有“呆萌”发言,就被打成“没情商”,却忘了她从小在西方长大,中文本就不如同龄人利落。

前公司一个离职工作人员私下聊过:“欢雨不是没天赋,是不够‘聪明’。公司让她走‘国民闺女’路线,她非要坚持做原创音乐;给买热搜营销‘努力人设’,她却在采访里说‘我不想靠爸爸的名头’。说白了,她是个‘拧巴’的艺人——在流量时代,这点‘拧巴’致命。”

“破音事件背后,是被剪辑剪辑的‘暴风雪’”

真正让刘欢雨口碑崩盘的,是乘风2024公演舞台的“破音事件”。那天她唱光的方向,副歌部分音准全歪,表情更是像吓到了一样。节目播出后,“刘欢雨划水”“德不配位”直接冲上热搜第一,连刘欢本人都被网友cue出来:“劝劝女儿别再糟蹋音乐了。”

但后来的后台曝光视频,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原来她前一天晚上高烧39度,团队劝她请假,她却坚持“不想辜负队友的排练”。彩排时她一直在咳嗽, vocal 老师劝她降调,她摇头“可以坚持”,结果上台时体力不支,嗓子直接劈了。

“那次之后,她躲在被子里哭了整整一夜。”一直关注她的粉丝透露,“她不是怕被骂,是觉得对不起队友和信任她的观众。后来她偷偷做声乐康复训练,每天六点起床练气息,手指按得全是红印子——这些,节目组一个镜头都没给。”

更讽刺的是,同期某位艺人的“车祸现场”被剪辑成“感人落泪”,而刘欢雨的努力却被说成“卖惨营销”。这大概就是娱乐圈最残忍的地方:你越想证明自己,越容易被流量反噬;你越真实,越不符合大众的“完美剧本”。

“比起‘刘欢的女儿’,她想做‘刘欢雨自己’”

转机发生在一个没人关注的角落。去年冬天,刘欢雨在网易云发了首小众歌曲匿名信,没有宣传,没有热搜,却意外被乐评人翻牌:“词里有股韧劲,不像新人写的。” 歌词里写:“他们说我是影子/可影子也能有自己的光/哪怕只是一点微弱的光/也要去自己该去的地方。”

这首歌,是她第一次以“刘欢雨”的身份,而不是“刘欢的女儿”创作。后来她陆续发了些demo,每首都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没有华丽的旋律,却有真实的故事感。有粉丝统计,这些作品的播放量加起来,还不如她一条“营业”vlog零头,但评论区却多了很多“原来你这么厉害”“被低估了”的声音。

前几天看到她的采访,她说:“我不是非要证明给谁看,只是不想一辈子活在我爸爸的影子里。哪怕走得慢一点,只要是自己的路,就值得。” 那时的她,眼神里有之前的怯懦,但更多的是坚定。

说真的,这个时代对新人太苛刻了。我们总说“拒绝资本捧杀”,可又常常被流量裹挟,用放大镜盯着艺人的每一个失误;我们渴望“真诚”,却又容易被剧本带着走,忘了“真实”本身就是种勇气。

刘欢雨或许不是最完美的偶像,但起码是个“想好好做事”的人。比起对她的指指点点,或许我们更该想想:在流量为王的娱乐圈,还有多少个“刘欢雨”,正被误解、被忽略,却依然在偷偷发光?

或许下次再看到她,我们可以先放下偏见,听听她的歌——毕竟,比起“刘欢的女儿”,她更想被记住的名字,是“刘欢雨”。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