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刘欢的面容刻进了多少人的青春记忆?

提到刘欢,很多人脑子里先冒出来的可能是好声音里戴顶帽子的导师,或者是弯弯的月亮里抱着吉他唱歌的青年。再近些,或许是春晚记住乡愁里略显花白的头发,还有眼角那道越来越深的皱纹。但很少有人会说“刘欢帅”——可偏偏这张不算精致的脸,成了中国流行音乐史上最让人放心的“标签”。

刘欢面容

你有没有发现,刘欢的面容像个时间的容器?二十多岁的时候,他下巴的线条还带着点青涩的锐气,眼睛里的光亮得能穿透话筒,唱少年壮志不言愁时,整张脸都写着“我要把心里的火唱出来”。那时候的他走在街上,大概会和别的年轻歌手一样,被说“有才气”“有活力”,但没人会想到,这张脸会在几十年后,变成“专业”“踏实”“值得信赖”的代名词。

后来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不少痕迹:头发渐渐少了,索性常年戴顶帽子遮着;眼角堆起细纹,笑起来像揉开的宣纸;曾经瘦削的脸颊也丰腴了些,下颌线没那么锋利了。可奇怪的是,这些变化没让人觉得“老了”,反而像一首老歌,越听越有味道。为什么?因为他的脸和歌早就长在了一起——你听弯弯的月亮时,会想起他年轻时的眼神;你听千万次的问时,会看见他站在奥斯卡颁奖礼上的从容;你在好声音里听他说“这首歌我来帮你和声”,会注意到他帽檐下那双认真得有点执拗的眼睛。这张脸从没“美”过,但它比很多人的脸都“真”,真到让你忽略皮相,只记得他唱出的每个字。

刘欢面容

有人说刘欢“不在乎形象”,可要是真不在乎,何必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穿西装登台?何必在镜头前始终保持着挺拔的站姿?他只是把“形象”二字,从“皮相”挪到了“骨相”上——他的形象,是他沉甸甸的音乐履历,是他从年轻歌手到音乐教父的每一步,是他那张没被流量裹挟、始终清醒的脸。你看他站在导师席上,学员说“我想成为您这样的人”,他笑着摆摆手,帽檐下的皱纹都带着温和:“别学我,你先找到自己的声音。”那一刻,他的脸比任何滤镜都耀眼,因为它藏着一个音乐人对行业的热爱,和一份对后辈的真诚。

这几年网上总有人讨论“中年男人的体面”,好像过了四十岁就得藏起白发、抹平皱纹。但刘欢偏不——他顶着日渐稀疏的头发,把帽檐压得低低的;他带着眼角的笑纹,在舞台上唱从头再来,声音还是像年轻时一样有穿透力。他的面容告诉你:岁月刻在脸上的从来不是“衰老”,而是你认真活过的痕迹。那些年他为音乐熬过的夜,为创作碰过的壁,为舞台流过的汗,都变成了脸上的褶皱,反而让这张脸有了故事,有了温度,有了让人信服的力量。

刘欢面容

所以啊,刘欢的面容到底刻进了多少人的青春?或许不是刻在相册里,也不是印在海报上,而是当你听到好汉歌前奏时,眼前会自动浮现出他带着点痞气又透着豪情的笑脸;当你生活里遇到挫折时,会想起他唱“心若在梦就在”时,眼神里那种从不会熄灭的火;当你怀疑自己是否足够好时,会看到他在好声音里对学员说“你的声音里有金子”,那一刻他脸上的肯定,比任何鼓励的话都管用。

说到底,一张面容能不能让人记住,从来不在它漂不漂亮,而在它是否承载了值得被记住的东西。刘欢的脸,承载了中国流行音乐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承载了一代人对音乐的热爱,也承载了一个音乐人从未改变的初心。或许以后他的头发会更白,皱纹会更深,但只要他站在舞台上,我们还是能一眼认出——那是刘欢,是把“唱歌”这件事做到极致的人,是用面容告诉我们“时光不欺认真”的人。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