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刘欢“逃”的完整版,到底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固执?

说起来刘欢老师,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或许是好汉歌里“大河向东流”的豪迈,或是弯弯的月亮里从喉咙里淌出来的岁月感。但要是你混过90年代的娱乐圈圈,或者说听过些老音乐人的私下闲聊,可能听过一个带着笑意又带着佩服的词——“刘欢逃”。这三个字刚传开时,多少人以为是歌坛大佬耍大牌,后来才品出点不一样的味道:那哪是“逃”,那是人家在跟“热闹”较劲呢。

先问你个问题:当你能坐在名利场的牌桌上,为什么愿意抱着琴挪到角落?刘欢的“逃”,大概就是答案里最硬核的那一种。上世纪90年代,华语乐坛正火,拼专辑销量、抢春晚名额、赶通告上综艺,是每个歌手的“必修课”。刘欢呢?他手上握着当时最红的几首歌,却常常“人间蒸发”——有次颁奖礼后台挤得水泄不通,据说他躲在休息室改学生论文,助理都找不着;某档访谈节目请他当常驻嘉宾,他回绝的理由是“家里老父亲想听我唱北京颂歌”。后来节目组不死心,拿着策划书去他家楼下,他隔着窗户喊:“真的不去,我学生下周论文答辩,我得盯着。”

这种“逃”,是真逃吗?倒不如说是“筛选”。刘欢早年在美国留学时,就学过音乐制作,深知好作品是“磨”出来的,不是“吵”出来的。他有句老话流传在圈子里:“嗓子是老天赏的饭,但不能只靠嗓子吃饭。”所以别人忙着赶通告时,他在家里对着钢琴谱改旋律,一改就是一下午;别人忙着跟风唱口水歌,他一头扎进民族音乐里,跑遍云南采风,为的就是让云南故事的配乐里多一点真实的山风声。有次采访问他“为什么不趁火多接点商业代言”,他乐了:“我嗓子能唱20年,代言能红多久?我要是整天跑场子,嗓子哑了,谁来唱从Begin到End里那段连续高音?”

刘欢逃完整版

但要说刘欢只“逃”名利,那就错了。他逃的是“无意义的喧嚣”,却不逃“有分量的担当”。1998年抗洪,他二话不说飞到武汉,在大堤上唱了三天重整河山待后生,嗓子哑得说不出话还坚持给战士们打包盒饭;2008年汶川地震,他连夜改了光明之路的词,在赈灾晚会上清唱,没要一分钱报酬,后来还自己掏钱资助了10个地震孤儿上学。这些事他从不对外说,还是后来记者采访那些孩子,他们才哭着说:“刘欢爸爸总说‘好好读书,以后自己能做别人的光’。”

最让人玩味的是他跟“娱乐圈规则”的“逃”。有次导演找他演个戏份不少的角色,给他开出天价片酬,他看完剧本摇头:“这角色太夸张,不符合我骨子里对‘真实’的执念。”导演不依不饶:“现在大家都演偶像剧,你不演就过气了!”他笑了:“过气就过气呗,我嗓子还在,教室还在,怕什么?”后来真有年轻人问他“会不会后悔拒绝那么多机会”,他指着办公室墙上“大道至简”四个字说:“你看这四个字,写起来简单,做起来难。逃掉那些‘捷径’,才能守住自己真正想走的‘大道’。”

现在回头看,刘欢的“逃”哪里是逃避,分明是一种清醒的“选择选择权”。他知道自己要什么——不是聚光灯下的短暂闪耀,而是作品里的长久生命力;不是众星捧月的虚假繁荣,而是台下学生的眼睛、听众耳朵里的共鸣。就像他在一次讲座上说的:“真正的艺术家,要懂得给生活‘留白’。逃掉那些无关紧要的热闹,才能把时间和心,留给真正重要的人和事。”

所以啊,下次再有人说“刘欢逃了”,你可以接一句:“他不是在逃,是在往远处走。”毕竟,能在浮华里守住本心,在喧嚣里听见自己心跳的人,从来不是“逃兵”,而是真正的“掌舵人”。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