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同一个刘欢,怎么总在我们心里“撞”出不同的故事?

前几天刷到一条旧视频,是刘欢在歌手后台剪指甲。他那双在舞台上指挥过交响乐、弹出过弯弯的月亮旋律的手,此刻正笨拙地捏着指甲刀,嘴里还嘟囔着:“这指甲长得,比歌词还难写。”镜头一转,又切到他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乐理,黑板上写满了和弦公式,转头却笑着说:“音乐哪有那么多规则,你觉得好听,就是对的。”

这两个画面叠在一起,突然让我想起一个词——“刘欢遇上刘欢”。这听上去像句绕口令,可细想下去,还真是这个老歌迷心里藏了二十多年的疑问:我们到底在“追”的是哪个刘欢?是电视上那个顶着“音乐教父”名号、一开口就惊艳四座的刘欢?还是生活中那个会为了一碗炸酱面蹲在胡同口、会跟学生抢零食的“老男孩”?

第一个“刘欢”:我们叫他“刘老师”,是岁月里最稳的“定盘星”

刘欢遇上刘欢

说到刘欢,很多人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词是“经典”。从1987年电视春晚唱了少年壮志不言愁,那个穿着军装、声音里带着少年气的年轻人,就像一颗钉子,牢牢楔在了中国流行乐的史书里。后来弯弯的月亮的哼唱火了大江南北,歌词里“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成了几代人的共同记忆;千万次的问随着北京人在纽约飘进千家万户,那种撕心裂肺的深情,现在听来还是会起鸡皮疙瘩。

可“经典”俩字,其实不足以概括他。这些年你看刘欢,像是在跟时间“赛跑”。60岁的人了,唱凤凰于飞时气息依旧稳得像座山,转音依旧能拐出让人意外的弯;上歌手当“逆战选手”,别的歌手选新歌,他偏要挑从前慢这种“慢火炖”的歌,笑着说“年轻时没唱明白,现在该琢磨琢磨了”;甚至在综艺里跟年轻人玩游戏,输了也不恼,拍着大腿笑:“我年轻时比你们还能闹!”

有人问他:“您都不怕掉粉吗?现在谁还听老歌呀?”他总是摆摆手:“掉什么粉啊,我本来就不是‘偶像’,就是个卖唱的。”这句话听着朴素,可你要真细品,就会发现这里的通透——他从没把自己当“神”,知道音乐是用来听的,不是用来供的。所以他能稳稳站在那里,不是因为他有多“高冷”,而是因为他的歌里,装的都是真东西:对生活的热爱,对音乐的较真,对岁月的敬畏。

第二个“刘欢”:我们叫他“老刘”,是胡同里最“轴”的“乐痴”

但舞台上那个“刘老师”,其实只是刘欢的一面。你若在生活里见过他,保不准会喊他一声“老刘”。

有次采访他助理,助理说起件趣事:刘欢有次逛街,路过一家乐器行,看见把老吉他,非进去摸了摸。老板认出他,说:“刘老师,要不要给您优惠?”他摆摆手:“不用不用,我就是看看这琴板的纹路,跟我年轻时那把像不像。”结果摸着摸着,竟顺手弹了段好汉歌,老板乐了:“您这手指头比我还灵活呢!”他却红了脸:“嗨,好久没动琴,手生了。”

还有他学生说过,刘欢上课从不说“你必须这么唱”,反而会问:“你觉得这首歌,你现在想跟谁说?”有学生唱光阴的故事哭得停不下来,他递张纸巾,自己也红了眼眶:“我年轻的时候唱这个,想起的是食堂的馒头和宿舍的灯。现在唱,想起的是我闺女跑着扑我怀里。歌哪有固定的意思,它装的都是你自己的日子。”

最让人觉得“接地气”的,还是他对吃的执念。有次拍综艺,剧组准备了西餐,他盯着菜单半天,突然问:“这附近有炸酱面吗?我两天没吃,馋得慌。”后来真的跑了两条街,蹲在小摊前嗦了一碗面,嘴边还沾着酱,一脸满足:“这日子,才叫没白过。”

你说,这样的刘欢,和我们想象中的“大明星”沾边吗?一点都不沾。他就像隔壁家的叔叔,爱音乐,爱生活,偶尔有点“轴”——认歌理时较真得像头牛,聊生活时又软得像团棉。可正是这种“不端着”,让人觉得他亲近,觉得他的歌有“烟火气”: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品,而是陪我们长大的老朋友,是我们在深夜里想起时,心里会暖的那盏灯。

“刘欢遇上刘欢”:其实是每个普通人心里的“自己”

所以到底什么是“刘欢遇上刘欢”?我想,从20岁唱少年壮志不言愁的热血,到60岁唱从前慢的通透;从舞台上那个“一夫当关”的歌者,到生活里那个蹲在小摊前吃炸酱面的老男孩——这哪是“两个刘欢”啊,分明是一个人,在不同岁月里,和自己的“遇见”。

他遇见过年轻时的冲动,也遇见过中年时的沉稳;遇见过掌声如潮的高光,也遇见过无人问津的低谷;遇见过“必须唱好”的压力,也遇见过“唱给自己听”的自在。每一次“遇见”,都让他更明白:音乐这东西,从来不是用来证明自己多厉害,而是用来记录自己怎么活成现在的样子。

而我们听着他的歌长大,又何尝不是在和不同阶段的自己“遇见”?小时候听弯弯的月亮,只觉着旋律好听;长大后再听,才懂歌词里“岁月听不到我的心声”是种什么滋味;等到自己也经历了些事,听千万次的问,突然就明白那句“世间自有公道”背后的苦与甜。

你看,刘欢的歌,从来不是孤独的独唱。他站在那里唱歌,其实是在替每个普通人说心里话。所以我们在他身上,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个曾经少年气满满、如今依然热爱生活的自己;那个面对世界有过迷茫、却依旧选择往前走的自己。

突然想起刘欢说过一句话:“我就是个唱歌的,唱到唱不动为止。”这句话简单,却道尽了所有。从“刘老师”到“老刘”,变的是他的称谓,不变的是他对音乐的赤诚,和我们心里那份“听刘欢唱歌,就觉得心里踏实”的默契。

或许这就是“刘欢遇上刘欢”的意义:他从未走远,只是在不同时光里,以不同的样子,陪着我们,遇见自己。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