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刘欢唱了半辈子流行歌,他能驾驭民族歌曲吗?答案藏在“西北风”里

提起刘欢,你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是不是弯弯的月亮里那把揉着岁月感的嗓子?或者千万次的问里层层递进、能把人心尖都挠痒的高音?这些年,他好像一直是“流行乐坛常青树”的代名词,从春晚舞台到中国好声音的导师席,人们习惯了他在旋律里讲故事,却很少问过:这嗓子,唱得了民族歌曲吗?

刘欢能唱民族歌曲吗

其实啊,这个问题可能连刘欢自己都懒得回答——毕竟他的音乐底子里,早就刻下了民族音乐的“纹身”。

一、从“西北风”里长出来的民歌骨

刘欢能唱民族歌曲吗

你以为刘欢只会唱“你从哪里来”的都市情歌?早年的他,可是带着一股“西北风”横扫乐坛的。1987年,他唱了少年壮志不言愁,那曲子里裹着的,哪是什么流行乐的味道?分明是北方民歌的魂——高亢的开头像陕北信天游的拖腔,中间的呐喊带着京剧小生的脆亮,尾音收住时,又带着民间说书人的顿挫。后来有人翻唱,总少了那股“土味”,可刘欢唱出来,怎么听怎么对劲?这哪是“唱”,根本就是从骨头里长出来的表达。

再到1990年,他为电视剧渴望唱不能这样活,曲子里塞满了东北二人转的“浪荡调”,那句“生活生活,它逼得人走投无路”,活脱脱就是民间艺人蹲在炕头上唱的血泪话。当年乐评人说这是“流行包装下的民族内核”,其实倒过来说更贴切:刘欢的流行乐,从来都是穿着西装的民歌小子。

刘欢能唱民族歌曲吗

二、美声也好,民歌也罢,都是“喉咙里的功夫”

有人可能会掰扯:“刘欢是美声出身,民歌讲究‘真声、直白’,他能行吗?”这话只说对了一半。美声和民歌,看似隔着“学院派”和“民间派”的墙,可论到“嗓子里的功夫”,其实殊途同归。

刘欢的美声训练,练的是什么?是气息的绵长,是共鸣的通透,是把字咬进“肚子里”的穿透力。这些功夫,唱民歌恰恰是最需要的。你听他唱师傅,一句“师傅你慢慢走啊”,那声音厚得像老棉被,带着山谷里的回响,哪是流行歌手的“虚情假意”?分明是把民间送葬的悲怆,揉进了胸腔共鸣里。再比如好汉歌,有人说这算什么民歌?可你听那句“大河向东流”,调子陡峭得像太行山,刘欢用美声的支点托起民谣的叙事,把个“江湖气”唱得比武松打虎还带劲——这哪是“驾驭”,他本来就是“江湖里的人”。

三、不是“唱民歌”,是让民歌“活”成刘欢的样子

这些年,总有人纠结“歌手能不能跨风格”。可刘欢早就用行动说了:风格从来不是枷锁,而是手里的调色盘。他唱蒙古人,会在长调里藏一点美声的花腔,让苍茫草原的风吹进歌剧院;他唱绣红旗,又把京剧的板眼揉进流行旋律,让江姐的悲壮有了新时代的温度。

他从不刻意去“证明”自己能唱民歌,反而像个老饕,尝遍百味后再回到原点——原来民歌的根,早就扎在老百姓的烟火气里。他唱从头再来时,那种“不认命”的狠劲,跟陕北老农吼出来的赶牲灵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把日子里的苦酿成酒,灌进旋律里,让听的人心里热,眼里涩。

所以啊,回到最初的问题:刘欢能唱民族歌曲吗?答案是:他唱了一辈子“人民的歌”,民族歌曲本就是他音乐DNA里的一段。只是他不用唢呐和唢呐,不用戏台和戏台,只用他那把把故事刻进皱纹的嗓子,让民歌从田间地头,走进了更多人的心里。

说到底,好歌手哪有什么“不能唱”的?只要心里有对土地的敬畏,眼里有对生活的热乎气,嗓子就能变成传声筒——刘欢的嗓子,本来就装着中国的烟火,唱民歌?不过是把烟火气再吹旺一点罢了。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