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为什么一首父亲,能让我们在三十岁后突然听懂刘欢眼里的泪光?

去年冬天,我在北京一个深夜加班的写字楼里,电梯间播放着父亲。突然听到“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时,后面一个平时总爱插科打诨的男生,突然红了眼眶。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刘欢的这首歌,早就不只是一首歌了。

刘欢从不是那种靠流量说话的歌手。可提到父亲,你会发现不管是80后、90后还是00后,都能跟着哼两句,甚至有人会说“每次听都像在扇自己的耳光”。这首歌到底藏着什么魔力?或者说,刘欢是把父亲们的“不说”,唱成了我们所有人的“听见”?

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其实是刘欢2004年为父亲生日写的。他在采访里轻描淡写地说“我爸不爱听煽情的,我就想着写点实在的”。可实在的东西往往最戳人——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跌宕的旋律,就是像父亲递过来的一杯热茶,温吞吞的,喝到喉咙里却发烫。

刘欢的歌曲父亲

“你牵挂的孩子长大了”这句词,我以前总当背景音,直到去年带父亲体检。医生说“血压有点高,得少吃盐”,他嘴里应着“知道了”,转头却偷偷往我包里塞了两根他最爱的火腿肠。那一刻我突然懂了刘欢的声线里为什么总带着点“哽咽感”:他不是在唱技巧,是在唱那些我们明明看得见,却假装没看见的“爱的小动作”。

有人说刘欢的“厚重”像块铁,可父亲里的他,像块刚从炉里取出来的红糖,外面是硬壳,掰开来全是滚烫的甜。他没有用高音嘶吼,就是用最醇的中音慢慢讲,讲父亲第一次接你放学时的背影,讲他每次打电话总说“不用管我,你好好的”,讲你终于长大回头,发现他的背已经弯成了桥,而你还站在桥上嫌他走得慢。

这些年我们总在谈“原生家庭”,可刘欢的父亲里没有抱怨,只有“觉醒”。他让我们突然发现,那个曾经觉得“无所不能”的父亲,原来也会在深夜偷偷叹气,也会在生病时嘴硬说“没事儿”,也会在你转身离开后,擦掉眼角的泪。就像歌词里那个细节:“每次离开家,装作他很轻松,你默默无言转身,眼角却有泪光。”——这不就是我们的父亲吗?他们把苦都嚼碎了咽进肚子里,只留给我们一颗糖。

前几天刷到个视频,一个60多岁的老爷子边听父亲边抹泪,配文是“今天我闺女出嫁,我送她到楼下,她说‘爸,你回去吧’,我转身就哭了”。底下有个评论扎穿了心:“我们总在歌里唱父亲,却忘了父亲也会听歌。”刘欢的厉害之处,从来不是教会我们如何“歌颂”父亲,而是让我们终于敢对父亲说那句“我其实都懂”。

下次再听父亲,不妨别只盯着手机屏幕了。打个电话给父亲,哪怕只问一句“今天吃了啥”。毕竟他等这句话,可能已经等了很久。毕竟刘欢唱的哪是歌啊,是那些我们总说要“弥补”的时间,和父亲们从来不怕“被消耗”的爱。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