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为何很少公开露面的刘欢,其实一直没离开过音乐?

说起来,现在提到刘欢,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好声音里那个戴帽子的导师”,或是“春晚唱好汉歌的胖子”。可近些年,他好像突然从大众视野里“淡”了——没有综艺常驻, fewer影视剧客串,连音乐平台的热搜都鲜少有他的名字。有人说他“隐退了”,有人说他“身体不好了”,但如果你真去翻翻他的近况,会发现这位中国乐坛的“定海神针”,其实一直以自己的节奏“在场”——只是他在场的舞台,从来不止聚光灯下那么简单。

先说说健康:他确实瘦了,可活得比谁都“清醒”

刘欢的健康问题,早不是秘密。2019年,他在采访中坦言,因体重一度超过200斤,患上脂肪肝,甚至“差点走到需要移植的地步”。那时候的他,走路都费劲,说话都喘。可如今再看他亮相,肉眼可见瘦了至少40斤,精神头反倒比十年前更足。

刘欢的刘欢的近况

“其实哪有什么秘诀,就是管住嘴、迈开腿。”他曾在一次校园分享会上打趣,说自己现在的日常是“早晨两个鸡蛋,中午一小碗米饭,晚上蔬菜加鸡胸肉”,运动从“散步半小时”到“快走加游泳”,硬是把“医生下最后通牒”的日子,过成了“自律换新生”的教材。

但你以为他只是为了瘦?不。当年女儿刘一丝问他:“爸,你以前那么胖,唱歌多难受啊?”他认真回答:“爸爸不是怕胖,是怕有一天站不上舞台,给你们唱生日歌都没力气。”这话听着心酸,却透着一个父亲对音乐最朴素的热爱——健康从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能一直做他最想做的事。

再聊聊音乐:他“退”了吗?不,他只是换了“幕后阵地”

很多人惋惜,说刘欢“年岁渐长,创作力不如当年”。可只要你翻翻近几年的音乐作品,会发现他从未放下手里的笔。只是他不再刻意发专辑、抢流量,而是把精力放在了“更值得的音乐”上。

比如2022年,他为航天纪录片星玄纪创作主题曲星辰大海,没有华丽炫技,却用醇厚的嗓音唱出“踏过月壤,奔赴远方”的壮阔,连航天员杨利伟听了都说:“刘欢老师的歌,唱出了我们航天人的心气。”还有2023年,他悄悄给一位非遗传承人的谱子编曲,把侗族大歌和交响乐融合,放出来时连年轻人都说:“原来老祖宗的声音这么酷!”

更“低调”的是,他这几年带了不少学生。不是娱乐圈里的流量新人,而是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的年轻人。“我从不教他们怎么‘红’,”他跟学生说,“我只教他们怎么对得起‘音乐’这两个字。”有学生回忆,刘欢给他们改作业能熬到凌晨,一句歌词的韵脚能磨三天,一句和声的走向能争论十几个来回——这哪是“退”,分明是把舞台前的光,分给了幕后的火。

最后聊聊生活:他有了新身份,却活成了“普通人”的榜样

很多人不知道,刘欢这几年还是个“戏曲迷”。他跟京剧名家王蓉蓉学起了青衣,每天吊嗓子一练就是俩小时,朋友圈里偶尔会晒自己画的脸谱,配文“今天学了贵妃醉酒,腰都快折了”。妻子卢璐打趣他:“刘欢同志,您这比当年唱千万次的问还拼。”

他更爱“逛菜市场”。有一次在某胡同口,被大爷大妈认出来,有人要合影,他笑着说“行啊,但得先帮我妈挑根黄瓜”——那天的照片里,他穿着夹克裤,手里拎着塑料袋,笑得跟隔壁大叔没两样。有记者问他:“刘老师,您现在生活里最大的乐趣是什么?”他想了想,答:“看着孙女满地跑,听着楼下的老大爷拉二胡,还有——写完一首歌,自己先跟着哼半天。”

这种“烟火气”,让他成了娱乐圈里的“异类”。毕竟,手握金曲奖、央视春晚常客、华语乐坛顶级歌手的头衔,多少人挤破头想要“保持人设”,他却主动把光环摘下来,过起了“素人日子”。可正是这份“素”,让他显得格外真实——毕竟,比起“永远在聚光灯下”,能安心过好自己的日子,守护好身边的人,不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吗?

说到底,刘欢的“近况”,从来不是“退隐”或“消失”,而是“选择”。他选择用健康换长久,用沉淀换纯粹,用低调换自在。在这个人人都想“抓住流量”的时代,他像个“慢行者”,偏要走自己的路——不迎合,不解释,只低头做自己的事,抬头时,发现身后早已站满了被他的音乐和人生照亮的人。

所以啊,下次再有人问“刘欢去哪了”,你可以告诉他:他没去哪,他一直在音乐里,在生活中,在我们这些听着歌长大的人心里。毕竟,真正的艺术家,从不需要靠“曝光度”证明自己——只要他的歌还在唱,他就永远“在场”。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