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为什么刘欢的“歌王时刻”,总能让我们又哭又笑?

最近刷到有人翻出2004年我是歌手总决赛刘欢唱从头再来的视频,弹幕突然炸了:“13年了,还是被这嗓子里面的劲儿戳心窝”“现在听这歌,好像突然懂了什么叫‘歌王不是靠投票,是靠时间熬出来的’”。

刘欢歌王视频

确实,说到“歌王”,很多人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不是流量排行榜上的顶流,而是刘欢。他好像从来不需要“争”什么,可每次他站在台上,哪怕只是个背影,都像刻着“教科书”三个字。那些被时光封印的“歌王视频”,到底藏着什么让几代人都服气的密码?

第一个视频:1990年春晚,他用30秒把“中国风”唱成了史诗

刘欢歌王视频

要说刘欢的“封神时刻”,很多人会提好汉歌,但真正的起点,可能是1990年的春晚。那年他30岁,刚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不久,唱了一首少年壮志不言愁。镜头扫过去,他穿着件普通的黑色夹克,头发有些凌乱,可一开口,整个舞台好像都被他拽住了——“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没有花哨的技巧,却把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韧劲儿,唱得比任何嘶吼都有力量。

后来有人说,这首歌让他成了“歌王”,但更多人觉得,他只是用视频里那个专注的样子,告诉我们:真正的音乐,是能把人心里的褶皱熨平的。你看评论区里,80后留言“小时候听只觉铿锵,现在听才懂那是我们父辈的青春”;90后说“每次遇到坎,循环这首歌就觉得‘这点事算什么’”;甚至00后都跑来问“这大叔是谁?唱歌怎么比摇滚还燃?”

第二个视频:2018年歌手,58岁的他把“情怀”熬成了刀

2018年,刘欢在歌手舞台唱了从头再来。视频里,他头发花白,穿着件宽松的西装,唱到“心若在梦就在”时,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敲着节拍,眼角有细微的皱纹。可那嗓音,还是能稳稳地把每个字砸进心里——不是飙高音的炫技,是一种被岁月打磨过的醇,像老酒,初入口不烈,后劲却足。

当时他因为身体原因,节目录制到后面经常需要坐轮椅休息,可每次上台,腰杆都挺得笔直。有个幕后片段拍到,他录完音靠在沙发上,工作人员递来温水,他笑着说“嗓子还行,再唱一首”。那段视频传出去后,有人说“这才叫真正的艺术家,不是靠光环,是用命在唱歌”。现在回头看,58岁的他,把“歌王”这两个字从“称号”熬成了“信仰”——不是永不服输的执拗,而是“我知道时间不多了,但能唱一句,就多给这个世界留一点光”的坦然。

最让人破防的,其实是视频里那些“不完美”的细节

为什么刘欢的视频能看哭那么多人?或许不是因为完美,恰恰是因为那些“不完美”。有次他唱弯弯的月亮,高音部分没顶上去,他停顿了两秒,对着镜头微微一笑说“老了,嗓子不争气了”,然后低头用手擦了擦额头的汗。可就是这一笑,比任何完美的演唱都戳心——真实的、会累的、会认老的刘欢,反而让我们觉得“啊,原来那个一直如山般稳的歌王,也是个会喘气的普通人”。

还有他做导师的片段,中国好声音里有个学员唱完,他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说“你知道你刚才唱的是什么吗?是你妈等你回家吃饭的眼神”。这段视频被剪成慢动作,配上字幕“刘欢的温柔,是从心尖上淌出来的”,评论区直接沦陷。原来真正的“歌王”,不是站在云端唱高音,是能蹲下来,看见每个普通人故事里的光。

最后想问:我们到底在刘欢的视频里,追什么?

现在短视频里,每天都有人喊着“歌王争霸”,可刘欢的视频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歌王”最本真的模样——不靠炒作,不蹭流量,甚至很少说自己的“苦”,只是用一辈子的时间去证明:真正的实力,是让时间为你说话;真正的艺术家,是把每个音符都种进听众心里。

所以啊,下次再刷到刘欢的视频,不妨停下来多看两眼。那里没有华丽的舞台设计,只有一个人、一把琴、一嗓子,却能把几十年的时光都揉进旋律里。这可能就是最好的答案:所谓“歌王”,从来不是赢了多少比赛,而是有多少人,在他们的青春里,都曾因为一首歌,觉得“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过”。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