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除了“刘欢的弟弟”,刘涛在音乐圈还藏着多少故事?

提到刘欢,乐迷脑海里跳出的可能是弯弯的月亮里的深情嗓音,是好汉歌里的豪迈嘶吼,是中国好声音里戴着帽子的“音乐导师”。四十年来,他稳坐华语乐坛“常青树”的位置,奖杯拿到手软,舞台上的光芒从没熄过。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位站在聚光灯中央的“国民大叔”,身后站着一个鲜少露面的亲弟弟?

一、被“哥哥光环”掩盖的音乐人:刘涛是谁?

翻开刘涛的履历,你会发现他的人生标签里没有“刘欢的弟弟”这么简单。他是北京音乐学院钢琴系的青年教师,主修古典钢琴演奏,常年在琴房和学生打交道,把更多时间留给了黑白键和五线谱。比起台前的星光,刘涛更像一个“幕后园丁”——圈内不少音乐人都说,北京音乐学院的琴房里,总能看到他带着学生练琴,手指在琴键上翻飞时,眼里有和刘欢如出一辙的认真。

刘欢弟弟和刘欢的关系

其实,刘涛的音乐天赋一点也不输哥哥。他从小在充满音乐的家庭长大,父母都是大学老师,父亲爱拉二胡,母亲喜欢唱歌,家里常飘着渔舟唱晚茉莉花的旋律。哥哥刘欢比他大六岁,从小就展露惊人的音乐天赋,12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而刘涛则在耳濡目染中爱上了钢琴。十岁那年,他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小,成了哥哥的“校友”,只不过,哥哥后来成了声乐系的“学霸”,他则沉醉在钢琴的世界里。

二、“我们是兄弟,不是‘刘欢1.0’和‘刘欢2.0’”

有人总好奇:作为刘欢的弟弟,刘涛是不是从小就活在哥哥的“阴影”里?是不是靠着哥哥的关系在音乐圈站稳脚跟?

其实恰恰相反。刘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坦言:“小时候我确实‘嫌弃’过哥哥——他太‘卷’了!练歌练到嗓子沙哑,看书看到凌晨,我当时就想,音乐哪用这么拼命?”但正是哥哥的拼命,让他看到了“热爱”的样子。大学毕业后,刘涛没想过要“走捷径”,而是选择去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深造,专攻爵士钢琴和教育理论,回国后直接进入北京音乐学院当老师,从助教干到副教授,带出来的学生有不少在国内外音乐比赛中获奖。

至于兄弟关系,他们从没刻意“秀”过,但细节里全是默契。刘欢的演唱会,刘涛极少去当“嘉宾”;刘涛的学生拿到奖项,刘欢也很少在公开场合“站台”。但有一次,刘涛在给学生上大师课时,无意中提到了哥哥:“我哥总说,音乐是‘写给心灵的情书’,不是给耳朵的‘快餐’。这句话我记了二十年。”而刘欢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弟弟时,语气里满是骄傲:“我弟弟比我稳,他能在琴房坐一天,研究一首肖邦的练习曲,这种专注,我比不上。”

三、低调,是对“刘欢弟弟”这个标签最好的回答

为什么刘涛宁愿被贴上“北京音乐学院教师”的标签,也不愿多谈哥哥?

答案或许藏在一次琴房的故事里。有学生问刘涛:“老师,您是刘欢的弟弟,能不能帮我们要个签名?”刘涛笑了,转身在钢琴上弹了一段弯弯的月亮的前奏,然后说:“你看,旋律会记住你,但签名会褪色。比起记住我是谁的弟弟,不如记住你弹的每个音符。”

这些年,刘涛拒绝过不少综艺的邀请,也推掉过“刘欢弟弟”这个身份能带来的“资源红利”。他说:“我哥的成功,是他用熬夜的嗓子、翻烂的乐谱换来的;我想要的,是用自己的手指在琴键上‘踩’出来的。”就像他给学生上课时说的:“音乐这条路,没有‘谁的弟弟’这条路,只有‘你自己’这条路。”

四、兄弟情的真相:不是“谁的光环”,是“各自的热爱”

其实,刘涛和刘欢的关系,像极了乐坛的一对“平行线”。刘欢在台上唱“大河向东流”,用歌声唤醒几代人的记忆;刘涛在琴房里教学生弹月光奏鸣曲,让古典音乐在年轻人心里发芽。他们从不互相“蹭热度”,却在各自的世界里,把对音乐的热爱做到了极致。

就像有一次,刘涛的钢琴音乐会邀请刘欢当“神秘观众”,刘欢坐在最后一排,全程没拍照,没发微博,等到演出结束,后台找到弟弟,只说了一句话:“你今天弹的钟,比我听过的版本都有力量。”

你看,真正的兄弟情,从不是“谁是谁的附属品”,而是“你是太阳,我是月亮,各自发光,却心里装着同一片星空”。

所以,下次再有人问“刘欢的弟弟是谁”,你可以告诉他:是北京音乐学院的钢琴老师刘涛,是那个把琴房当成舞台的音乐人,更是刘欢嘴里“比我更懂音乐‘静下来’的人”。而他们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所谓“光环”,不过是把热爱的事情,做到极致的勇敢。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