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刘欢小时候竟和“她”合唱?歌声里的岁月密码藏了多少故事?

提到刘欢,很多人脑中会跳出“华语乐坛常青树”“好汉歌嗓音如洪钟”这些标签——舞台上他总是气场全开,一首歌唱尽江湖豪情,唱透人生百态。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位如今站在聚光灯顶端的音乐大师,小时候站在舞台中央时,身边是谁和他一起唱着歌?那些稚嫩的童声合唱里,藏着多少他后来成为“歌坛大哥大”的伏笔?

刘欢小时候和谁唱的歌

妈妈的声音,是他第一个“合唱声部”

刘欢出生在天津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父亲爱京剧,母亲是小学音乐老师。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最早的音乐启蒙,不是唱片机,是妈妈的声音。”他家住在老式筒子楼,每到周末,妈妈总坐在钢琴前备课,刘欢就搬个小板凳坐在旁边,听她一遍遍教学生识谱。有时候妈妈会边弹边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刘欢就跟着哼,声音奶声奶气的,妈妈就笑着纠正:“这里要跳音,像小兔子蹦一下!”

刘欢小时候和谁唱的歌

后来妈妈发现这孩子乐感好,干脆让他跟着自己的音乐课上课。别的小朋友在下面玩,他就站在讲台上,和妈妈一起教大家唱我爱北京天安门。妈妈领一句,他跟一句,童声清亮得像风铃,教室里三十多双眼睛都看着他。很多年后刘欢在访谈里提起这段,眼睛发亮:“那是我第一次‘合唱’——不是和伙伴,是和妈妈。她的声音是低音,我是高音,我们俩的歌声刚巧凑成一个完整的和弦。”

学校的“合唱团小老师”,童年的“合作担当”

刘欢小时候和谁唱的歌

上学后的刘欢,成了学校文艺队的“活跃分子”。小学三年级时,音乐老师选他进校合唱团,因为“他不仅自己唱得好,还会提醒旁边同学别跑调”。那时候合唱团要准备区里的比赛,选了一首难度很高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歌词简单,但和声复杂,不少小朋友总是唱错声部。

老师让刘欢带着第二声部练习,他就站在队伍中间,小手一挥:“这边同学,注意听我的钢琴‘哆’,咱们从‘浪花’开始,慢一点——哆、来、咪……”有个叫小胖的同学总跑调,他就一句一句教:“你唱‘推’的时候,要像小船划水,声音轻轻飘起来,别喊。”比赛那天,站在舞台上的刘欢,左边是第一声部的同学,右边是小胖,他盯着指挥棒,心里想着“别让大家输”,一首歌下来,手心全是汗。最后合唱团拿了区里二等奖,老师摸着他的头说:“刘欢,你是咱们合唱团的‘定音’。”

这“定音”二字,他后来记了很多年——不是因为他唱得最响,因为他知道“合唱不是独唱的加法,是要让所有人的声音合在一起,像一条河那样往前淌”。

从“合唱伙伴”到“歌坛大哥”,那些合过的歌都是成长路标

长大后的刘欢,成了舞台上独当一面的“大哥”,可他总说:“我打心底里喜欢和别人一起唱歌。”早年在大学时,他和同学们唱校园民谣,毕业后和音乐人朋友“瞎琢磨”,后来在我是歌手舞台上和羽泉、杨宗纬合唱,他永远是最懂配合的那一个——别人飙高音时,他就在下面垫和声,音色稳得不抢戏;别人唱到动情处,他就在旁边点头,眼里有光。

去年他在一次采访里提到:“小时候和妈妈合唱,我学会了倾听;和小胖一起纠错,我学会了耐心;后来和那么多音乐人合作,我明白了最好的声音,是大家都能在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原来那些藏在岁月里的合唱声,从妈妈的琴房,到学校的舞台,再到后来的综艺现场,一直都没离开过他——不是唱给他自己听,是唱给所有和他一起走过的人听。

所以再回头看,刘欢小时候和谁唱的歌?是和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人唱的:教会他唱歌的妈妈,陪他练声的小胖,和他一起摸索音乐的朋友,甚至后来舞台上每一个和他并肩的伙伴。那些合唱的歌,不是简单的旋律,是他成长的音符,是他成为“刘欢”的秘密——原来最动人的嗓音,从来不是独唱,是和大家一起,把心里的歌,唱成岁月的回响。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