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从“千万次的问”到龙城回响:刘欢与太原,藏着多少人不曾听懂的牵挂?

太原的秋,总带着点特别的味道——汾河的水汽混着老陈醋的醇香,飘在风里,沉得像这座城市的历史。可要是哪天傍晚,你路过体育馆,听见有人哼“心若在梦就在”,那股子沉甸甸的烟火气里,准会窜出一丝不一样的东西:是刘欢的声音,穿透了二十年的光阴,落在龙城人的耳朵上。

刘欢太原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北京土生土长的音乐人,怎么就成了太原人心里的“老熟人”?刘欢和太原的缘分,从来不是简单的“到此一游”,更像是一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双向奔赴。

一、他不止是“歌神”,更是太原舞台上的“实在人”

刘欢太原

第一次在太原见到刘欢,是2010年的商演。那会儿他刚做完肾脏手术,瘦得脱了形,可一上台开口,还是那个能把弯弯的月亮唱成老故事的厚嗓子。后台有人劝他坐椅子唱,他摆摆手:“站着才对得起台下等的老乡。”那天他唱了好汉歌从头再来,最后加了句太原话“谢谢大家,太原的夜黑得真亮”,台下愣了三秒,然后爆发出比掌声还响的笑声——没见过这么实在的大腕儿,学方言比新手还“笨拙”,却让人心里热得发烫。

后来他来太原开演唱会,是2018年。在后台,他对工作人员说:“太原观众太懂了,唱千万次的问时,我走调都没人嘘,倒有人跟着哼下一段,这种默契,别处没有。”那场演唱会,他特意把亚洲雄风改成了“汾水长流太行高”,把本地山水嵌进歌词,底下有个穿老头衫的大爷站起来喊:“欢哥,比咱山西梆子还够味!”刘笑得眯起眼,好像多年没回家的亲戚见了故交。

刘欢太原

二、为什么太原人总说“刘欢的歌里有咱的故事”?

太原人爱刘欢,不只是因为歌喉,更是因为他的歌里,藏着和这座城市一样的“筋骨”。

你听从头再来,里头那股子“从头再来”的韧劲,像不像太原老工业基地转型的阵痛与倔强?2016年太原钢铁集团面临转型,工人们苦闷的时候,车间广播里放了这首歌。有个老工人后来在采访里说:“刘欢唱的不是豪言壮语,是‘我可以’。就像咱太原钢厂,从炼铁到炼不锈钢,不也是从头扎出来的?”

再看北京欢迎你,可你知道刘欢为太原写过首歌吗?2004年,太原搞“晋商文化节”,请他写主题歌。他推了三个通告,跑到平遥古城的城墙根底下,跟着老艺人听了一周的“晋剧腔调”,最后写出晋商魂。歌词里“驼铃摇醒千年月,商路铺成万里天”,唱的不是晋商的辉煌,是那种走南闯北不服输的劲儿——和太原人骨子里的“闯”字,一模一样。

三、二十年不只在歌里,还在“做实事”的交情里

很少有人知道,刘欢和太原的缘分,早超出了舞台。

2008年汶川地震,刘欢发起“刘欢和他的朋友们”慈善演唱会,太原分站是他坚持要加的。他说:“山西人苦,但讲义气,汶川受灾,咱不能光喊口号。”那场演唱会,太原市民自发来了三万人,有个卖早点的老阿姨推着小车绕了大半个城,把攒了半年的“家底”全捐了,说:“刘欢是咱太原的老熟人,帮他就是帮咱自家人。”

更让人意外的是他对山西非遗的“较真”。几年前,他发现“晋南铙乐”快失传了,自掏腰包请了二十多个老艺人录音,还跑到中国音乐学院开研讨会:“这不是老古董,是咱山西的鼓点,敲在黄河岸上的心跳。”现在,晋南铙乐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年轻学艺的人多了三成——这些事,他从不跟媒体说,可太原人记得清清楚楚。

尾声:当歌声再次响起,太原人听懂了什么?

今年秋天,有太原网友晒出视频:老城区的广场上,几个年轻人用吉他弹我欲成仙,旁边打太极的大爷跟着点头,忽然开口接了句“这一去,扫荡狼烟”。评论区有人说:“刘欢的歌啊,三十年前我爸妈听,三十年后我还在听。”

是啊,刘欢的歌从不像流星,更像老城的钟楼——不张扬,却总能穿透时光。太原人爱他,爱的是他唱好汉歌时的豪气,也爱他学太原话时的笨拙;爱的是他的歌里有家国情怀,更有对普通人生活的那点“在乎”。

所以下次当刘欢的声音在汾河边的晚风里响起时,不妨认真听听:那不仅仅是一首歌,是太原和一位老朋友,用二十年写好的“回响书”——每一页,都写着“牵挂”两个字。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