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当歌坛“活化石”刘欢抱着吉他给爸妈唱生日歌,为什么全网都在说“这才是真顶流”?

提起刘欢,大多数人脑海里会跳出“中国流行音乐教父”“好汉歌原唱”“我是歌手导师”这些闪着光的标签。舞台上的他,用低沉浑厚的嗓音唱响过无数经典,无论是千万次的问的深情,还是从头再来的力量,都像陈年的酒,越品越有味。可舞台之下,这位让无数歌手仰望的“前辈”,却有个和“巨星”毫不沾边的身份——父母膝下最孝顺的儿子。

刘欢孝顺爹和妈

童年的“孝”:从给妈妈留糖开始

1959年出生在天津一个普通家庭的刘欢,从小就带着一股“老派”的懂事。妈妈是小学老师,爸爸是工人,家庭条件不算优渥,但父母总把最好的留给他。小时候家里穷,妈妈偶尔会给他买一两块水果糖,他总会小心翼翼地把糖纸展平,塞进兜里,回家偷偷塞给妈妈:“妈,这个糖甜,你尝尝。”妈妈问他为什么不吃,他仰着小脸说:“我吃过了,真的甜。”

刘欢孝顺爹和妈

后来他爱上音乐,跟着收音机学唱歌,妈妈总是第一个“听众”。冬天家里没暖气,他就坐在妈妈身边,一边给妈妈捶腿一边唱,妈妈冻得直搓手,却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我这儿子,以后能当歌唱家。”这句话,刘欢记了一辈子。成名后他在采访里说:“我妈从来不在乎我多红,她只在乎我回家吃饭时,有没有多吃一碗她做的红烧肉。”

成名后的“孝”:把“家”背在身上

刘欢孝顺爹和妈

1987年,刘欢凭少年壮志不言愁一炮而红,成了全国都知道的“歌坛新星”。那时的演出邀约像雪花一样飞来,有人劝他多接商演,多“曝光”,他却婉拒了大半:“我妈说了,钱够花就行,别老往外跑,家里得有人陪。”

最让人动容的是1990年,妈妈突发心脏病住院,那时的刘欢正处在事业上升期,手头有几个重要演出。可他二话不说,推掉了所有工作,天天守在医院病床前。妈妈心疼他,让他去忙,他却握着妈妈的手说:“妈,钱可以再赚,但你只有一个。”那段时间,他每天给妈妈擦身、喂饭,晚上就趴在病床边打盹,医院护士都说:“这儿子,比亲的还亲。”

妈妈出院后,刘欢怕身体不好的父母独住不放心,果断把父母从天津接到北京家里。他在北京五环买了套带院子的房子,院子里种了妈妈喜欢的月季和蔬菜,每天回家不管多累,都会先去院子看看“爸妈种的菜长得怎么样”。后来女儿出生,他更成了“家里的粘合剂”,周末只要不工作,就带着父母和女儿去公园散步,推着婴儿车走在前面,爸妈跟在后面,一家四口的笑声能飘出老远。

“顶流”的“孝”:不是给钱,是给“时间”

有人可能会说:“明星有钱,给父母买豪宅、请保姆不就是孝顺吗?”可刘欢的孝顺,从来不是用钱堆出来的。

他曾在一档访谈节目里说:“我给父母买过很多东西,但他们最在意的,是我能不能陪他们吃顿饭。我爸爱下棋,我只要在家,就陪他下一盘,就算输得惨兮兮,他也很开心。我妈爱看电视剧,我就陪她一起看,还跟她讨论剧情,她总说我‘比她闺女还会聊’。”

记得2019年,刘欢在鸟巢开演唱会,前一天晚上他还在家里陪妈妈包饺子。妈妈问他明天紧张不,他笑着说:“紧张啥啊,您和爸在下面看着,我就像在家里唱歌一样。”第二天演唱会,当台下观众举着荧光棒欢呼时,他却特意在舞台上留了两个座位,说:“那是我爸妈的位置。”

他从不回避对父母的爱,每次采访提到爸妈,眼睛里都闪着光。有次记者问他:“现在大家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您觉得孝顺最重要的是什么?”他想都没想就说:“不是你给他们买了多贵的东西,而是你心里有他们,愿意花时间陪他们。就像小时候他们陪你长大,现在你陪他们变老。”

岁月里的答案:原来“顶流”是“孝子”

如今的刘欢,虽然因为身体原因减少了演出,但他依然是音乐界不可逾越的高峰。可在他心里,身份再怎么变,“儿子”这个角色,永远排在第一位。

他没有微博,不炒作,很少参加综艺,却总能在家庭聚会上给爸妈唱歌。有人问他:“您这么低调,不怕被观众忘了吗?”他却笑着说:“观众怎么会忘呢?我唱的每一首歌,都是唱给爸妈听的,也是唱给千千万万个像爸妈一样的人听的。”

是啊,真正的“顶流”,从来不是有多少粉丝,赚多少钱,而是你能让多少人因为你的存在,感受到温暖和爱。刘欢用行动告诉我们:孝顺不是口号,而是藏在给父母夹菜的手势里,陪父母散步的背影里,深夜回家时客厅里留着的那盏灯里。

当我们还在为“什么是真正的孝顺”而纠结时,刘欢已经用几十年如一日的陪伴,给了最好的答案。或许,就像他那首弯弯的月亮里唱的:“脸上挂着泪珠,那是思念的泪光。”而思念的尽头,永远有“家”在等待,有“孝”在延续。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