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深夜加班,地铁末班车晃晃悠悠,我戴着耳机循环刘欢的像我这样的人。当“像我这样优秀的人,本该灿烂过一生”那句砸下来时,窗外的路灯正好从眼前划过,我突然在玻璃倒影里看见自己——眼下有没遮住的青黑,头发乱糟糟,手里还攥着没写完的方案。我问自己:我有多久没敢说自己“优秀”了?
这首歌火的时候,有人说它是“丧歌”,我却觉得它更像一面镜子。镜子从来不说漂亮话,就那么直直照着你,让你看见自己藏在“努力”“体面”背后的狼狈——那个一边说着“习惯自卑”,一边又偷偷给自己打气的自己;那个偶尔觉得“人生怎么就这么难”,第二天闹钟响又照样挤进早高峰的自己。刘欢没写“我要逆风翻盘”,也没唱“我命由我不由天”,他就说“像我这样孤单的人,有多少人这样的命;像我这样碌碌无为的人,你还见过多少人”。这不是丧,是“我懂你啊”。
为什么刘欢能写出这样的词?你细想,他站在台上多少年了?好声音的导师椅里,他见过太多年轻人带着“我要成名”的梦想来,最后却只能笑着说“你很棒,但这条路太难”。他听过太多选手的“不甘心”,看过太多观众的“意难平”,这些见闻让他比谁都清楚:大多数人的生活,哪有什么“主角光环”,更多是“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没背景,没天赋,甚至没那么多“高光时刻”,就靠着一股“不愿认输”的劲儿,在生活里慢慢往前挪。
像我这样的人里没有华丽的比喻,没有刻意煽情的词句,就用的大白话。“偶尔想哭,却发现把眼泪逼回去更狼狈”,你说这是谁没经历过?加班到凌晨,对着电脑屏幕发呆,突然就委屈得想掉泪,可摸了摸脸,又怕被人看见“这么不坚强”。“习惯了坚强,就忘了怎么哭泣”,这哪是歌词,这是成年人写在生活里的注脚啊。
后来我刷短视频,发现这首歌成了无数人的“嘴替”。有人配自己凌晨工作的背影,配文“像我这样不怎么会说话的人,只能把所有委屈吞下去”;有人拍老家的父母,配文“像我这样没出息的人,离开家在外面折腾,却只能让他们担心”;还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拍着自己挤在出租屋的小床,写“像我这样没什么经验的人,投了50份简历,只收到3个拒信”。原来那些说不出口的“累”“难”“不甘心”,刘欢早就帮我们说出来了。
说到底,好的内容从来不是“唱给别人听”,而是“唱给懂的人听”。刘欢没把自己摆在高高的“歌坛前辈”位置上,就把自己当成一个“生活观察者”——他见过普通人的挣扎,也见过普通人的韧性,所以他的词里没有居高临下的怜悯,只有平等的共情。就像他在采访里说的:“我没写过什么‘伟大’的歌,我只写那些能让人听着听着,突然觉得‘啊,原来有人懂我’的歌。”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像我这样的人”——不是学霸,不是天才,甚至连“优秀”都算不上,但就是想“不那么轻易认输”。刘欢的歌词没给我们答案,却让我们在“被看见”里,多了点继续走下去的勇气。下次再听这首歌时,不妨想想:在“像我这样碌碌无为的人”后面,是不是该加上一句“但从未停止向前的人”?
毕竟,能对着生活说出“像我这样的人”时,我们已经赢了——因为我们敢承认自己的普通,也敢带着普通,继续热爱生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