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娱乐圈像刘欢这样的“笨人”,为什么偏偏活成了传奇?

说实话,这两年咱们看惯了娱乐圈的“速成神话”——新人靠综艺爆红,顶流靠人设固粉,一部剧接一部剧连轴转,恨不得24小时营业在热搜上。可你要翻翻刘欢的履历,会发现他像个“异类”:90年代初就红遍全国,却从不上综艺捞金;参加中国好声音火了,转眼就“消失”去教书;体重曾飙到280斤,说减肥就真的减了100斤,连医生都说“这意志力绝了”。

这样的刘欢,算得上娱乐圈的“另类”——他不爱“卷”,不搞营销,甚至有点“轴”,可偏偏在这个浮夸的时代,活成了无数人心里“你这样的人”该有的模样。

不碰热搜的“老古董”?他把“沉住气”刻进了骨子里

你这样的人 刘欢

1990年北京亚运会,一曲亚洲雄风唱遍大江南北,那时候的刘欢,已经是华语乐坛的“顶级流量”。可你要是以为他会像现在的顶流一样,趁机接代言、上综艺、拍电影,那就错了。

他最“火”的那几年,婉拒了所有商演邀请,一头扎进录音棚和大学讲台。“唱歌是我的本分,不是赚快钱的工具。”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有次导演找他演男主角,片酬开到当时的天价,他却摆摆手:“我站镜头都紧张,还是让专业演员来吧。”

后来互联网兴起,别人都在“冲浪”营销,他却连微博都不用。“我怕被那些乱七八糟的信息带偏,耽误作曲。”于是,我们看到的刘欢,总是一身休闲装,抱着吉他坐在钢琴前,要么在中央音乐学院的课堂上给学生讲乐理,要么就是窝在家里钻研老唱片。

有人说他“老派”“跟不上时代”,可谁又能说,这种“不追热点”的笨功夫,不是最酷的“流量密码”?就像他自己说的:“真正的艺术,得和时间赛跑,和热搜较什么劲?”

把“专业”当成命根子的“较真狂”,凭什么让学生和观众都服气?

2012年,刘欢加盟中国好声音当导师,那时候不少人说:“他是不是过气了?来捞钱了?”结果第一集,转身、抢人、点评,句句扎在专业上。有个学员唱通俗歌曲却非要加美声技巧,刘欢直接打断:“你这不是融合,是‘打架’!音乐得自然,别硬塞东西。”

到了选人环节,更是“寸土必争”。别的导师看学员“颜值高”“话题足”就转身,他却非要盯着乐谱听半天:“这和弦进行有问题,你改编的本意是什么?”有次为了争一个学员,他和那英在台上“吵”了半个多小时,最后红着脸拍桌子:“这孩子必须我来教,不然可惜了这块料!”

下课后,学员们都说“刘欢老师比我们还拼”。有次录节目到凌晨,他带着所有人逐句抠细节,嗓子哑了就含着润喉糖继续,连场务都看不过去:“刘老师,歇会儿吧?”他却摆摆手:“不行,这段落要是没打磨好,我对不起观众。”

后来有记者问他:“现在导师都在‘秀人设’,你就不怕被说‘太较真’?”他却笑了:“较真怎么了?音乐容不得半点虚假。我教学生不是让他们‘红’,是让他们记住,什么是艺术家的本分。”

敢在40岁“刹车”的“清醒派”,给娱乐圈上了一课什么叫“人生节奏”

很多人不知道,刘欢年轻时也是个“拼命三郎”。90年代一场接一场的演出,体重飙到280斤,还查出脂肪肝、糖尿病。医生警告他:“再这样下去,命都要搭进去!”

那一刻,他突然想通了:“我拼命赚钱是为了什么?要是身体垮了,唱都没法唱,还有什么意义?”于是,他做了个让所有人惊讶的决定:暂别舞台,专心养身体,回家当老师。

那几年,他推掉了所有工作,每天早睡早起,坚持跑步、游泳,还学着控制饮食。有次朋友聚餐,别人都在大鱼大肉,他默默啃着沙拉,委屈巴巴地说:“我现在吃口米饭都得计算卡路里,你们别馋我啊!”

两年后,他不仅减了100斤,血糖血脂都恢复了正常,还在课堂上越教越自在。有学生问他:“老师,您当时那么红,突然停下来不觉得可惜吗?”他却反问:“人生是长跑,不是冲刺。你见过哪个跑马拉松的一开始就冲刺?别急,慢慢来,该来的总会来。”

如今回头看,刘欢的“刹车”,反而是最聪明的“加速”。就像他唱的从头再来:“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真正的成功,从不是盲目追赶,而是找到自己的节奏。

唱了几十年,为什么他开口还是让人热泪盈眶?

弯弯的月亮千万次的问好汉歌……刘欢的歌,几乎刻在了几代人的DNA里。有人问他的歌为什么“越听越有味道”,他回答:“因为我的歌里,有我的真心。”

有次在后台,他聊起好汉歌的创作:“那时候我去看水浒传,站在黄河边,看着河水滚滚,突然就觉得,那些英雄的故事,其实就是普通人的热血。所以我唱‘大河向东流啊’,不是喊口号,是发自心里的感慨。”

还有一次演唱会,唱天地在我心时,他突然哽咽:“这首歌我唱了30年,每次唱到‘天地悠悠,过客匆匆’,都觉得自己特别渺小。音乐给了我一双翅膀,让我能触摸到更广阔的世界。”

没有华丽的编曲,没有刻意的煽情,就是那样平平淡淡地站在台上,开口唱歌,却总能让无数人红了眼眶。这不就是“真”的力量吗?就像他常对学生说的:“你们不用学我,你们要学的是‘真’。心里有,歌里才会有。”

现在的娱乐圈,不缺“人设”“流量”,缺的是像刘欢这样的人——不浮躁,不迎合,不套路,只是默默地守着自己的本分,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他或许不是最“红”的,却一定是最“稳”的;他或许不是最“会营销”的,却一定是最“让人尊敬”的。

你说,娱乐圈现在是不是太缺刘欢这样的“笨人”了?

毕竟,能把“简单”活成“传奇”,把“本分”活成“信仰”,从来都不是靠运气,而是靠那股子“不妥协”的傻劲儿。

就像他歌里唱的:“心若在,梦就在。”

而刘欢的心,一直在音乐里,在讲台上,在那些“真”的地方。

这样的刘欢,不就是我们常说的,“你这样的人”吗?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