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九妹刘欢的歌,凭什么能火30年?从好汉歌到我和我,藏着华语乐坛最“顶配”的真诚

提起刘欢,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内地乐坛的定海神针”,但要是叫他“九妹”,估计不少人得愣一下——堂堂歌坛“大哥大”,怎么突然多了个这么接地气的昵称?

九妹刘欢的歌曲

其实“九妹”这称呼,早年间在刘欢的演唱会后台就传开了。不是因为他有九个妹妹,而是他总说:“唱歌就像家里来客人,你得把最好的‘菜’端出来,哪怕客人不知道你姓啥,记住了这道菜,就够了。”后来歌迷们打趣:“您这‘菜’做得太香,我们都叫您‘九妹’(救美),救了华语音乐的‘美’啊!”

这话说得不假。从80年代少年壮志不言愁的意气风发,到90年代弯弯的月亮的温润如玉,再到现在我和我的通透豁达,刘欢的歌就像一本本活着的时代相册,随便翻一页,都能听见几代人心里的回响。

九妹刘欢的歌曲

“九妹”的由来:从“救场王”到“贴心大哥”

“九妹”这个名号,还真跟“救场”脱不了干系。早年刘欢刚出道时,有次在电视台录节目,原定的临时有事缺席,导演急得直跺脚。刘欢二话没说顶上,连唱三首,台下观众从一脸懵到跟着合唱,导演事后握着他的手说:“您这不是救场,这是救节目啊!”

九妹刘欢的歌曲

后来歌迷们觉得“救场王”太生硬,正好他唱过一首九九艳阳天,里头“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的旋律深入人心,干脆就叫他“九妹”——听着亲切,还透着股“有事儿找九妹准成”的信赖。刘欢自己听了哈哈大笑:“叫啥都行,只要歌有人听,有人心里能泛起点儿波澜,比啥名号都强。”

他的歌,总能在“大”和“小”之间找到平衡

很多人觉得刘欢的歌“大气”,尤其好汉歌一开嗓,“大河向东流哇”,那股子江湖气扑面而来,仿佛能看到梁山好汉的飒爽身影。但你仔细听,他唱的从不是高不可攀的英雄,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普通人脾气;我和我的祖国里“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也不是空喊口号,是把“家国”揉进了“你和我”的日常里。

他最厉害的,就是把“大题材”唱出了“小情绪”。千万次的问里“千万里我追寻着你”,唱的是爱情,又何尝不是每个人对梦想的执着;重头再来里“心若在梦就在”,那沙哑的嗓音里没有抱怨,是跌倒了拍拍土继续走的韧劲。有次采访他说:“歌得有烟火气,不能光站在高处喊,得让人听着觉得‘啊,这说的是我’。”

30年不“翻篇”:那些年我们一起跟着刘欢“单曲循环”

为什么刘欢的歌能传唱30年还不过时?答案藏在细节里。

听他早期的歌,你会发现他的咬字特别“真”。比如弯弯的月亮“脸上的笑意蔫了”,那个“蔫”字,活脱脱是邻里街坊聊天时的语气,不端着,不造作。后来很多模仿者学他的技巧,却学不来这种“烟火气”——因为他唱的歌,从来不是KTV里的炫技道具,是给街边修车的大爷、写字楼里加班的年轻妈妈听的。

更难得的是,他一直在“进化”。从好汉歌的民族风,到从头再来的励志感,再到我和我的“镜子里那个我不敢直视的我”,他的歌跟着时代长,跟着人长大。现在的年轻人追剧时听到向天再借五百年还是会热血沸腾,广场舞阿姨跳今儿个高兴时照样笑出皱纹——因为这些歌里,藏着不同年龄段的“共同记忆”。

最后想说:九妹刘欢,是华语音乐的“定心丸”

如今娱乐圈不缺好声音,但缺像刘欢这样“把心放在歌里”的人。他说过:“唱歌这事儿,技术只是底色,最重要的是你得信自己唱的。”所以他能把通俗唱得高级,把高雅唱得亲切,把一首歌唱成几代人的“BGM”。

下次再听到刘欢的歌,不妨仔细听:那不是华丽的转音,不是炫技的高音,是一个音乐人在30年里,用最真诚的心,给普通人的平凡人生,写下的最动人的注脚。

毕竟,能让人听着听着就红了眼眶的歌,从来不是“神作”,是“人作”——是“九妹”刘欢,用歌告诉我们:生活再难,也得唱着过呀。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