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刘欢组四位四强学员,究竟是谁在十年后还在唱着新歌声的“未完待续”?

2016年的夏天,中国新歌声第一季播得如火如荼,四位导师坐镇,那英的直爽、庾澄庆的活泼、汪峰的“抢人梗”都成了观众茶余饭后的谈资。但要说哪一组的学员最“特立独行”,所有人大概都会指向刘欢——这位被网友戏称“音乐活字典”的导师,组里没一个是流量咖,却个个像块未经打磨的璞玉,带着一身倔劲儿和音乐里的“轴劲儿”。

中国新歌声刘欢组四强

直到组内四强名单公布:李佩玲、刘文天、杨美娜、项亚蕻。四个名字,四种风格,放在当时的热搜里连个水花都没溅起,可十年后再回看,这四个人倒像给“好声音”画了个小小的休止符——他们没成为顶流,也没掀起狂潮,却用各自的音乐密码,在乐坛留下了至今还没人解开的“未完待续”。

李佩玲:那个让刘欢说“今年最好声音”的马来西亚女孩,后来去哪儿了?

中国新歌声刘欢组四强

李佩玲站在新歌声的盲选舞台时,才19岁,一张圆圆的脸,唱Rolling in the Deep却像被生活狠狠捶打过——眼神里全是倔强,声音里裹着超越年龄的沧桑。刘欢转身后那句“这是我今年听到的最好的声音”,不是夸张的综艺话术,是真的被她唱得“心里一颤”。

后来她成了刘欢组的“大热门”,四强战改编爱你的宿命,把流行唱出了爵士的慵懒,把苦情歌唱出了成年人藏不住的遗憾。当时弹幕有人说“这个女孩以后会火”,也有人觉得“她长得不占优势,难”。

中国新歌声刘欢组四强

可“火”这事儿,好像跟她开了个玩笑。她进了歌手当打之年,唱了归来吧,马来西亚的观众说“这是我们佩玲”,内地的观众却只记得“哦,那个会飙高音的马来西亚女生”。后来她发歌,在社交媒体上跟粉丝互动,说“音乐这条路不好走,但我还想试试”,再后来,她的动态慢慢少了,只留下短视频里偶尔翻唱的片段。

十年了,没人知道她去了哪里,只知道如果某天你随机播放到一首冷门华语爵士,说不定能听见她唱“多少岁月已无声消逝”——那个把“遗憾”唱进人缝里的女孩,到底有没有被世界温柔对待?

刘文天:50岁才被看见的摇滚大叔,他的“诗与远方”为什么输给了流量?

刘文天站上舞台时,很多人以为他是工作人员——穿得朴素,话少,头发有点白,直到开口唱梦一场,那把沙哑又撕裂的声音像刀子一样划开演播室的空气。刘欢当时的反应是“你有舞台上的贵气”,那是种被生活磨砺过的、没办法伪装的质感。

他50岁才被全国观众看见,带着一身摇滚人的“轴劲儿”,四强战唱地心,从低吟到嘶吼,唱的是“就算被全世界抛弃,我也要踩着荆棘走下去”。当时的评委说“这是真正的音乐人”,可节目结束后,他像颗石子沉进水里,除了少数摇滚乐迷,没人再提起他。

后来有人说他回归了本行,在成都开琴行,教 kids弹吉他;有人说他发了张独立EP,卖得不好,但朋友都说“值”。有采访问他“后悔吗”,他笑着说“不后悔,摇滚本来就不是给大众听的,懂的人自然会懂”——那个把“诗与远方”唱进地心的人,大概早就看透了流量里的虚妄。

杨美娜:那个在舞台上“野”起来的女孩,为什么后来不愿再“被定义”?

杨美娜给观众的初印象是“甜”——19岁,唱一个人跳舞,跳舞时眼睛里有星星,像刚毕业的大学生,对未来充满憧憬。可刘欢选她,不是因为“甜”,是因为“她舞台上的野劲儿”——那种不管不顾、把自己豁出去的冲劲。

四强战她唱资格,从婚纱礼服换成皮夹克,跳得大汗淋漓,唱得撕心裂肺,把“爱情里没有资格说对不起”唱成了女性宣言。当时有人说“这是舞台上最有活力的女孩”,可后来她好像“藏”起来了——再见面是在中国好声音的复活赛,唱的依然是快歌,但眼神里少了当初的锐气。

后来她开了家舞蹈工作室,教小朋友跳舞,发视频说“我终于不用再被‘女歌手’三个字绑着了”。有人惋惜“可惜了她的好嗓子”,她却回复“唱歌是我的爱好,跳舞是我的生活,这样也挺好”——那个曾经在舞台上“野”起来的女孩,原来只是不愿被“女歌手”的定义困住手脚。

项亚蕻:那个写原创歌的“怪人”,他的“灵魂”到底值多少钱?

项亚蕻是刘欢组里最“特别”的一个——盲选时唱自己写的歌谁,旋律简单,歌词却像“灵魂的独白”:“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去何方?”刘欢听完沉默了很久,说“你的音乐里有别人没有的东西”。

他像音乐圈里的“怪人”,不跟风、不炒作,四强战唱伤,旋律里全是孤独,却让人听得心里发烫。可节目结束后,他的原创小众到没几个人听,有公司找他写口水歌,他直接拒绝:“我的灵魂卖不了钱”。

后来他成了一名音乐制作人,给别的歌手写歌,说“只要能让我写歌,不管钱多钱少都行”。再后来,有人在小众音乐节上见过他——抱着吉他,唱着谁,台下只有几十个观众,却有人跟着流泪。十年了,他的歌没火过,却像酒一样,在少数人心里越酿越醇——那个用灵魂写歌的“怪人”,到底有没有赚到“灵魂该有的价值”?

刘欢组的“未解之谜”:什么叫“音乐高度”?

当年很多人说刘欢组的四强“不商业、不讨好”,可如今回头看,他们才是最像“刘欢的学生”的人——不追求爆款,不迎合市场,只守着一腔对音乐的真诚。

李佩玲的“遗憾美学”、刘文天的“摇滚诗意”、杨美娜的“舞台生命力”、项亚蕻的“灵魂原创”,这四种风格放在一起,像不像刘欢一直在说的“音乐的多元性”?它不是技巧的堆砌,不是流量的游戏,而是每个人用生命体验写出来的、独一无二的“声音密码”。

十年过去了,或许再也没人提起刘欢组的这四位学员,但当你深夜开车,随机播放到一首冷歌,突然听到某个熟悉的声音,会不会想起2016年的夏天——那个盲选转身时刘欢的眼睛,那个四强舞台上倔强的身影,那个关于“好声音”的、最纯粹的梦?

说到底,刘欢组的四强学员,用十年告诉了我们一件事:真正的“音乐高度”,从来不是站在聚光灯下的时间长短,而是有没有人,在某天深夜,因为你的一首歌,突然觉得“被世界理解了”。

而“未完待续”的,又何止是他们?还有我们心里,那个曾经为音乐疯狂的自己。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