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中国新歌声刘欢坐镇的三年,为何成了无数人心中的“黄金时代”?

提到中国新歌声(后更名中国新歌声第三季起为中国新歌声导师阵容时,部分观众或许会混淆,但刘欢确实是从2016年第二季开始接替那英,与周杰伦、庾澄庆、汪峰共同组成“导师天团”,连续三季直到2018年第四季结束),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跳出来的画面,总是他抱着双臂、眉头微蹙,在盲选按键前迟疑又果断的模样。这个在华语乐坛呼风唤雨的名字,却在综艺舞台上放下了所有的“导师光环”,成了最愿意“蹲下来”听学员唱歌的“欢哥”。

中国新歌声刘欢完整

从“大神”到“欢哥”:他带的不是“流量”,是“音乐的根”

刘欢坐在导师椅上时,已经58岁。出道30年,唱过千万次的问好汉歌,拿过格莱美提名,却在节目里对着一群20岁上下的年轻人,认真地问:“你写这首歌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他很少打断学员唱歌,即使是长达5分钟的原创作品,也会握着话筒安静听完,然后给出最“干货”的建议——不是“你的音域可以再宽一点”,而是“这个和弦走向很有想法,但如果在第二段主歌加一个半音下行,情绪会更沉下去”。

中国新歌声刘欢完整

2016年第二季,学员李佩玲在盲选时唱了不要怕,刘欢转身后没有像其他导师那样立刻给出评价,而是先问她:“你这首歌,是想给谁唱?”得知是为鼓励生病的母亲,他沉默了几秒,才说:“你的声音里有温度,这才是音乐最珍贵的东西。”后来李佩玲被淘汰,刘欢在转身时甚至红了眼眶:“可惜了,这么有故事的声音。”这种对“人”的关注,在当时追求“爆点”“话题”的综艺环境里,简直是一股“清流”。

他带的学员,很少有“一夜爆红”的流量明星。张泽国会写诗,从高铁检修工到唱作人;扎西平措带着藏族民歌的底蕴,拿下冠军;邢晗铭的“火星语”唱腔,他不仅不反感,反而鼓励:“艺术就是要打破常规,只要你敢唱,我就敢听。”这些学员或许没有立刻成为顶流,但很多人至今还在坚持做音乐,因为他们从刘欢那里得到的不只是一句“转身”,更是“音乐要坚持本心”的信念。

为什么刘欢的导师席,从没搞过“抢人大战”?

现在的综艺里,导师抢人仿佛是“固定剧本”——灯一暗,导师们争相转身,为了抢学员甚至吵得面红耳赤。但刘欢在的那三年,新歌声的导师席却很少出现这种“戏码”。周杰伦抢人时会开玩笑“哎哟,不错哦”,汪峰会掏出手机说“我给你发微信”,刘欢却常常在大家纷纷转身后,问一句:“你们真的都听过这首歌吗?”

他不是不抢人,而是“抢得有分寸”。2017年第三季,学员单依纯当时还是个16岁的高中生,唱迷宫时紧张到发抖。刘欢第一个转身,其他三位导师随后跟上。结果刘欢摆摆手说:“你们先别着急,这孩子现在估计腿都软了,我们先让她喘口气。”等单依平静下来,他才认真地说:“你的音色就像一块璞玉,我们得想办法把它雕好,而不是急着把它推出去。”

这种“慢一拍”的真诚,反而让抢人更有意义。他从不把学员当成“节目效果的工具”,而是当成“需要被尊重的音乐人”。有次录到深夜,年轻的学员累得靠在椅子上打盹,刘欢悄悄把自己的外套披在她身上,这一幕被摄像机拍到,反而成了比任何“抢名场面”更动人的镜头。

三年时光,他给综艺留下了一份“反流量”的答案

2018年第四季结束后,刘欢离开了新歌声的导师席。很多人说,这档节目“变了味”——流量嘉宾越来越多,赛制越来越复杂,但最让人怀念的,始终是刘欢在的那三年,那种“安静听歌,真诚评价”的氛围。

如今回头看,刘欢的“不迎合”,恰恰是给综艺行业上了最难能可贵的一课:观众不是傻子,流量不是永恒的,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永远是对内容的敬畏,对专业的尊重。他在节目里常说:“音乐没有标准答案,但可以有真诚。”这句话不仅是对学员说的,也是对所有做内容的人说的。

或许在很多观众的青春记忆里,新歌声刘欢坐镇的那三年,不是“娱乐至死”的喧嚣,而是“且听心吟”的安静。在这个什么都追求“快”的时代,这种“慢慢来,把音乐做好”的态度,反而成了最奢侈的“奢侈品”。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