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刘欢杨坤:二十载乐坛浮沉,为何他们总能把“对手情”唱成“知己缘”?

去年歌手直播总决赛后台,化妆间里飘出刘欢哼着暗香的调子,杨坤刚好推门进来,手里攥着一瓶冰可乐。“老刘,这句高音你得垫个假声,不然观众血压该上来了。”杨坤往沙发上一瘫,拖鞋搭在茶几上,眼睛还盯着手里的歌单。刘欢头也没抬,继续摆弄着吉他弦:“你懂什么?真声才有劲儿,年轻人就得听点实的。”

这话要是放在二十年前,估计两人能吵到节目组调解。可那天,镜头扫过时,刘欢笑着把谱子扔过去,杨坤接住,两人相视一笑,手里的可乐“哐当”一碰,碰出了十多年的默契。

从“天亮了”到“无所谓”:两个“野路子”的倔强相遇

不变的情缘刘欢杨坤

刘欢和杨坤,在华语乐坛算得上是“特立独行”的存在。八九十年代的歌手,要么是学院派的“正声”,要么是港台风味的“流丽”,偏这俩,硬是从“民间”杀出条血路,带着满身的故事感。

刘欢的弯弯的月亮火遍大江南北时,杨坤还在天津的歌厅里抱着木吉他唱无所谓的小样。后来有次访谈,杨坤说:“第一次听老刘唱千万次问,我在后台直接起鸡皮疙瘩——那嗓子像是从地底下长出来的,又糙又沉,偏偏能把人听哭了。”而刘欢提到杨坤,总说:“小杨那嗓子,像块磨刀石,磨得人心里发痒,总想跟他较个劲儿。”

这种“较劲儿”,在2004年超级女声评委席上达到了顶峰。有人记得,成都赛区有个选手唱无所谓,杨坤直白点评“技巧有余,但缺了点‘人间烟火’”,转身就见刘欢挑眉:“烟火?你当年在歌厅唱摇滚时,烟火不比这浓?”台下哄笑,杨坤梗着脖子反驳:“那是年轻不懂事,现在知道音乐得‘走心’。”嘴上斗着,可第二天录制,杨坤偷偷给刘欢的保温杯里续了热水,他眼尖,瞥见刘欢喉结发紧,感冒了还硬扛。

“娱乐圈不缺明星,缺把歌当命的人”

这些年,刘欢成了“活着的传奇”,从好汉歌到甄嬛传,缺席综艺却没缺席每一首好作品;杨坤成了“梗王”,32场演唱会、“我是歌手里的卧龙凤雏”,可很少有人提,他为了筹备 Supernova专辑,在工作室闭关半年,写了上百首demo,最后只挑了10首。

去年杨坤生日,刘欢在朋友圈发了一张旧照片:九十年代的录音棚里,两个年轻人挤在一起看五线谱,刘欢指着某处说,杨坤皱着眉头反驳。配文是:“有些歌,你写的时候皱着眉,我听着的时候却笑着——这就是我们最年轻的模样。”底下有人问:“您二位当年没吵过架?”刘欢回:“吵啊,吵得连调音师都跑了。可吵完发现,他的‘倔’,是为歌;我的‘犟’,也是为歌。”

娱乐圈从不缺聚了散了、分分合合的故事,可刘欢和杨坤的“情缘”,偏偏“不变”。不是刻意维持的“兄弟情”,不是靠炒作绑定的“塑料情”,是对音乐近乎偏执的较真,是“你懂我的孤僻,我知你的热忱”的懂得。

如今再听刘欢的从头再来,杨坤的牧马人,你会发现:他们的歌里,从没有流量密码,没有迎合市场,只有日子酿的酒,岁月熬的茶。或许,所谓“不变的情缘”,从来不是多么浪漫的故事,而是两个清醒的人,在浮华的娱乐圈里,始终记得自己为什么出发,也始终记得,身边那个总跟你“较劲儿”的人,其实是另一个自己。

毕竟,能把“对手”唱成“知己”的人,手里捧着的,从来不是话筒,是对音乐最滚烫的真心。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