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短视频,是不是总刷到同一个场景?一个梳着高马尾、穿oversize棉袄的东北姑娘,站在镜头前,先是爽朗地笑出两颗小虎牙,然后猛地一抬手,一张嘴就是“大河向东流哇~”,那声音,低沉浑厚得像是从老东北黑土地里冒出来的,哪还有半点姑娘家的娇气,活脱脱一个“女版刘欢”!
你说这模仿像吧,她又不是完全照搬,唱好汉歌时,中间会突然加一句“哎呀妈呀这调门也太高了”,逗得弹幕直拍腿;你说她不像吧,那句“路见不平一声吼”的爆发力,那种胸腔共鸣的震动,又明明是刻在刘欢老师骨子里的标志。有网友说:“这姑娘怕不是刘欢老师失散多年的东北闺女?”也有人问:“她是不是偷偷偷了刘欢老师的嗓子?”可你搜遍了全网,压根找不到她的正经参赛片段,甚至连本名都很少有人知道——她就像东北冬天里突然飘进屋的一片雪花,凉丝丝的,却让人忍不住想多看两眼。
28岁沈阳姑娘,咋就“迷”上刘欢了?
这个被全网称为“东北小妞模仿刘欢”的姑娘,其实叫王雪(化名),28岁,沈阳人,在一家私企当行政。她上中学那会儿,正是刘欢老师的歌火遍大江南北的时候——好汉歌街头巷尾都在放,从头再来成了下岗工人的精神安慰曲,我和你更是让全世界记住了这个中国声音。“我打小就爱听刘欢老师唱歌,那时候觉得,这人的声音咋这么‘有劲儿’?像大炮一样,‘轰’一下就撞你心里去。”王雪在电话里笑,声音还是带着点刘欢式的低沉,但尾音一扬,又透着东北姑娘特有的利落。
她模仿刘欢,真不是“临时起意”。王雪说,自己从小在澡堂子帮阿姨喊客人,练就了一副“大嗓门”,后来发现,刘欢老师的歌简直就是为她这嗓子“量身定制”的——“刘欢老师唱歌,从来不用蛮力,是用‘气’顶,是肚子在使劲儿,我这东北姑娘,不就爱‘吃饺子练肚子’嘛!”打趣归打趣,她练得可真叫一个苦。冬天在零下20度的楼道里,裹着羽绒服,嘴里含着凉水练腹式呼吸;地铁上戴着耳机,反复听刘欢老师现场版,琢磨他换气的节奏;甚至做饭时,切菜当打拍子,颠勺当指挥,“就差把锅当成我的舞台了!”
她的模仿,“不像”才是最大的“像”
你去看王雪的视频,会发现个有意思的事儿:她从不像别人那样,刻意模仿刘欢老师的模样——不戴假发,不画浓眉,甚至连唱歌时的小动作都不刻意,该咋笑咋笑,该咋挠头咋挠头。可偏偏就是这份“不刻意”,让她的模仿成了“顶流”。
有次她唱千万次的问,唱到“向天再借五百年”那句,突然卡壳,冲镜头挠头笑:“哎呀妈呀,这调门太高,我差点把老底儿掏出来!”结果弹幕比她本人还激动:“看!刘欢老师早年采访也这么挠头!”“这就是东北版的‘接地气’刘欢啊!”后来她才知道,刘欢老师私下里就是个爱笑、爱挠头的“老顽童”,而她模仿的,从来不只是声音,更是那种“把歌唱进生活里”的劲儿。
声乐老师李佳(化名)看过她的视频后说:“很多人模仿刘欢,只学‘高’和‘厚’,却忘了刘欢唱歌的‘情’。王雪不一样,她唱弯弯的月亮时,声音是软的,像在跟月亮撒娇;唱亚洲雄风时,又是硬的,像在喊中国力量——这才是‘模仿的精髓’,不是复制,是‘带着自己的灵魂走进别人的故事’。”
被全网“催出道”,她却说:“我就是图一乐”
王雪的视频火后,有人找她商演,有人想让她上综艺,甚至有音乐公司发来合约,可她都婉拒了。“我就是个普通人,每天上班写PPT,下班还得挤地铁,哪有时间去排练。”她说,拍视频纯粹是因为“好玩”——去年冬天单位组织联欢,她被同事硬推上台唱了句好汉歌,结果把领导都逗乐了,同事拍下来发抖音,没想到“一炮而红”。
现在她的视频底下,总有人问“啥时候出专辑”“啥时候开演唱会”,她却乐呵呵地回复:“你们想听,我就唱,但别当真啊,我可成不了刘欢老师,我就是个‘东北模仿小妹’,能逗你们乐,就值了!”说这话时,你能想象到她咧嘴笑的样子,虎牙一闪,眼睛弯成月牙,哪有什么明星架子,就是个爱唱歌、爱逗乐的东北姑娘。
其实说到底,我们爱看王雪模仿刘欢,爱看她那副“不像又像”的劲儿,爱的不是她多“像”刘欢,而是她敢用自己的方式,去热爱一个时代的声音。刘欢老师的歌,是几代人的青春记忆;而这个东北小妞的模仿,让这份记忆又“活”了过来——不再是录音机里的老磁带,而是楼道里传来的笑声,是地铁里跟着哼唱的调子,是我们偷偷热爱生活的样子。
所以啊,下次再刷到王雪的视频,别光说她“像刘欢”了,不如点个赞,留句:“东北妹子,唱得真带劲!”毕竟,能把我们心里的热爱唱出来的人,本身就是“带劲儿”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