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为什么说“刘欢喜”这个名字,让读者笑着笑着就哭了?

最近在书店转悠,总听见有人举着书问:“这本的主角是不是叫刘欢喜?” 得到肯定答复后,对方会立刻拍板:“买买买,我朋友推荐了,说这个角色‘比身边真人还真’。” 说实话,一开始我有点意外——如今的主角名,要么是“陆然”“顾西爵”这种精致得像偶像剧男主的,要么是“狗蛋”“铁柱”刻意乡土的,怎么“刘欢喜”这么个普通到像隔壁老王的名字,反倒让读者惦记上了?

一部小说的主角叫刘欢喜

你有没有想过,“刘欢喜”的欢喜里,藏着多少“不欢喜”?

读这本小说时,我常常在某个章节突然愣住。比如刘欢喜为了攒房租钱,每天啃两个馒头,却会给流浪猫买最贵的猫粮;比如她被甲方骂得狗血淋头,躲在楼梯间哭到缺氧,出来时还给同事带了一杯奶茶:“楼下奶茶店今天第二杯半价,别浪费。” 那些笑着“抠搜”、哭着“逞强”的瞬间,哪像虚构的人物?分明是我昨天加班到深夜,却还跟妈妈说“今天工作特别顺”的自己,是闺蜜失恋时骂完渣男,还要补一句“幸好没跟他浪费更多时间”的自己。

一部小说的主角叫刘欢喜

最绝的是作者对“欢喜”的拿捏。刘欢喜的欢喜从不是“无忧无虑”的,她吃过生活的苦:原生家庭的重男轻女让她早早辍学,前男友的背叛让她三年不敢信任,创业失败时连租房都不够……但作者偏不写她逆袭成霸道总裁,只写她擦干眼泪,第二天去便利店兼职时,跟店员小姐姐学会了用过期面包喂麻雀——“反正被扔了,不如让它们多蹦跶两天。” 这种带着锈迹的欢喜,像极了我们普通人:一边被生活锤得啪啪响,一边还死死抓着那点“小确幸”不放手。

比“人设”更重要的,是刘欢喜身上的“人间烟火气”

一部小说的主角叫刘欢喜

现在很多小说主角,要么完美得像圣徒,要么糟糕得像反派,唯独刘欢喜,坏得有理由,好得有温度。她会在菜市场跟大妈为一毛钱砍价,也会在自己都吃不上饭时,把热腾腾的饺子分给独居老人;她会吐槽老板是“黑心资本家”,却在公司发不出工资时,主动帮HR向员工解释“不是故意的”。

有读者说:“读刘欢喜的部分,总感觉自己像个偷窥狂,看着她出租屋泡面加根肠,会跟着开心;看到她被房东催租,比自己被催房贷还慌。” 为啥?因为她身上的毛刺太真实了——会自卑,会嫉妒,会偷懒,会在深夜emo,但天一亮,还是会咬着牙往前走。这种“不完美”,反而让她成了最完美的“普通人代言人”。

说到底,我们爱的从来不是“刘欢喜”,是那个“想成为刘欢喜”的自己

前段时间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条热评:“以前觉得‘逆风翻盘’才是爽文,现在才明白,‘逆风还走’的刘欢喜,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深以为然。这个时代,我们太需要“刘欢喜式”的勇气了——不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豪言壮语,而是“今天再难,也要把地拖干净”的踏实;不是“我一定要成功”的偏执,而是“就算没成功,也没关系”的释然。

所以,当有人再问“为啥刘欢喜这么火”,我可能会反问:“你有没有觉得,生活再难,也要给自己找点欢喜?刘欢喜不过是把咱们藏在心里的话,大声说出来了而已。” 毕竟,谁还没个一边掉泪一边微笑的日子呢?只不过,刘欢喜替我们把这份“带着泪的欢喜”,活成了故事里的光。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