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三宝和刘欢:一个是作曲鬼才,一个是歌坛常青树,他们的“音乐江湖”里藏着多少你不知道的故事?

提起三宝,很多乐迷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可能是暗香里那勾魂的旋律,或是你是我的幸福吗里藏不住的深情;说刘欢,更是绕不开好汉歌里那一嗓子“大河向东流”,还有千万次的问里直抵人心的呐喊。可你有没有想过,这两个在音乐圈里各自“封神”的人物,他们会是什么关系?是单纯欣赏彼此作品的“知音”,还是背后藏着更多鲜为人知的交集?

三宝 刘欢

要说他们的缘分,得从音乐圈的那些“老规矩”说起。上世纪90年代的内地乐坛,说白了就是个“小江湖”:写歌的不敢随便开口,唱歌的未必懂谱子,但人人都认“真本事”。三宝本名那日松,科班出身,钢琴、作曲样样拿手,那时候他已经凭我不愿一个人成了作曲圈的新锐;刘欢呢,早就是“国民歌者”,音色醇厚,台风稳,从少年壮志不言愁唱到弯弯的月亮,没人能撼动他的位置。

有意思的是,两人第一次真正“碰面”,竟不是在录音棚,也不是在舞台,而是在一个不着调的酒局上。圈内好友宋柯后来在采访里提过一嘴:“那时候三宝年轻气盛,写了一首自认‘能火遍全国’的歌,结果找了一圈歌手,都说‘这旋律太跳,不好唱’。刘欢正好也在场,听完默默点了支烟,跟三宝说:‘这歌要是敢降调,我唱。’”三宝当时就拍了桌子:“我这歌就没降调的谱子!”结果一周后,刘欢真录了版demo,音高没改,情绪却比原版更厚——后来这首歌成了某电视剧的插曲,传了好些年。这件事在圈里传为笑谈,也让三宝认清了:刘欢不只是会唱,是真的懂音乐里的“骨”。

三宝 刘欢

真正让他们“站在同一片舞台”的,是2000年的“同一首歌”跨年晚会。那时候三宝给毛阿敏写了渴望的新编曲,刘欢是压轴嘉宾。后台准备的时候,三宝正蹲在地上改谱子,刘欢路过,弯腰看了两眼,突然说:“你这弦乐铺得太满,前面留个口子,人声才能‘钻’出来。”三宝当时就不服了:“我这首编曲花了三个月,哪儿能随便留口子?”结果演出时,刘欢一开口,前奏的弦乐果然突然弱下去,只留下一架钢琴陪他的嗓子,那声音跟陈年的酒似的,一下子就把全场镇住了。后台找三宝的人一波接一波,他坐在那儿半天没说话,最后跟身边人说:“刘欢这嗓子,是老天爷赏饭吃,我这编曲,在他面前就是个‘配角’。”

可“搭档”这事儿,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种“默契的较量”。2015年,三宝为话剧白鹿原写配乐,熬了三个月瘦了十几斤,天天对着陕北老调发愁。刘欢知道后,特意让助理送来一盘自己年轻时采风的录音,里面全是陕北信天游的现场片段,还有他用英文标注的“情绪起伏点”。三宝后来在访谈里说:“那盘录音里,刘欢用铅笔在每一句歌词旁边画了圈,说‘这里得像老汉吼秦腔,得有沙土味儿’。我那天突然明白,真正的艺术家,眼里没有‘作曲家’‘歌唱家’的分别,只有‘能不能把音乐说透’的较真。”

三宝 刘欢

这几年综艺扎堆,圈里不少人靠“人设”翻红,可两人却几乎没怎么凑热闹。刘欢上歌手时,三宝在朋友圈发了一句:“别把嗓子当工具,咱们的老本,是‘用心’。”三宝去声生不息当音乐总监,刘欢私下发信息给他:“旋律别迁就流量,好歌是熬出来的,不是改出来的。”这些话听着“冲”,可圈内谁不知道?这俩人看似不苟言笑,其实把音乐的“根”看得比什么都重。

说到底,三宝和刘欢的故事,早不是简单的“合作”或“竞争”。一个用旋律给华语乐坛搭骨架,一个用嗓音给好歌注入魂,就像江湖里的“绝代双骄”——你不必知道他们有没有一起喝过酒,但你一定听过他们共同守护过的音乐。下次再听到暗香或者好汉歌,不妨多想想:那些能响过二十年的歌,背后总有一些像他们这样,把“热爱”刻进骨子里的人。毕竟,在这个流量比歌声快的时代,能把音乐当成“江湖”的人,不多了,对吧?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