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

一朵鲜花鲜又鲜:刘欢的歌声里,藏着多少人对经典的向往?

“一朵鲜花鲜又鲜,有了养分才鲜艳。”当这句词从刘欢的嗓子里流淌出来时,很多人会突然愣住——这不是小时候跟着奶奶在收音机里听过的云南民歌吗?怎么到了2024年,像一颗被重新擦亮的珍珠,又在不经意间闯进了我们的生活?

一朵鲜花鲜又鲜 刘欢

刘欢和一朵鲜花鲜又鲜的相遇,说偶然也必然。有人问,这位唱好汉歌能吼出江湖豪情,唱弯弯的月亮能揉碎江南烟雨的歌坛老将,怎么会突然扎进民歌的“老坑”?其实翻翻他的履历,从少年壮志不言愁到千万次的问”,他唱的何曾不是市井里的烟火、人心底的波澜?民歌里的“鲜”,向来不是空泛的美,是田埂上的泥土味,是赶马人调子里的风霜,是老百姓代代传下去的“实在”。刘欢要做的,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演绎”,是蹲下来,把这首歌从岁月的土里刨出来,再掸干净上面的灰,让你看见它本该有的模样。

去年冬天,他参加一场民歌主题的晚会后台,有人撞见他拿着歌词本反复念“鲜又鲜”“妹比鲜花”,手指在“鲜”字上画圈:“这‘鲜’字要轻,像刚摘的花瓣沾了露水,重了就蔫了。”录音时,他特地让音响师保留了一点气声,像老农收粮食时,生怕碰掉了饱满的麦穗。很多歌手唱民歌,喜欢加技巧高音,觉得“炫技”才配得上经典,可刘偏不。他说:“这首歌的魂在‘家常’,你听大妈在院里哼,有咳嗽,有笑声,这才是活的。”果然,节目播出时,评论区炸了:“听得我眼泪掉下来,像听见我妈当年在厨房唱歌”“刘欢把‘甜’唱进了骨子里,不是糖精的甜,是甘蔗榨出来的”。

一朵鲜花鲜又鲜 刘欢

但这首歌能“鲜”起来,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功劳。有人注意到,刘欢在唱这首歌时,总会下意识微微前倾身体,像在和人面对面说话。这姿势,他在大学合唱队指挥时就有了——总怕躲在后面的歌手被观众忽略,每次都恨不得把整个人“送”到舞台前面。现在的他早是“前辈”,可面对好歌,依旧像个拿到新玩具的孩子,非得琢磨出点新意思不可。有次演出,他临时加了段云南方言的“妹呀”,后台的工作人员都惊了:您这哪是在唱,是在和“老熟人”唠嗑吧?

如今再听一朵鲜花鲜又鲜,突然懂了:为什么几十年过去了,有些歌就是忘不了?因为它们唱的不是花,是人心里那点不肯褪的念想。刘欢把这歌唱“鲜”了,靠的不是天赋,是对“真”的较劲——对情感的真诚,对传统的敬畏,对听众的尊重。就像他常说的:“好歌不怕老,怕的是没人真心待它。”下次当你听到那句“一朵鲜花鲜又鲜”,不妨停下脚步,或许能听见,一个歌者用一辈子在回答的问:什么是经典?就是能把心里的光,唱成别人的月光。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